欢迎书友访问PO18文学
首页策行三国 策行三国 第462节

策行三国 第462节

    孙策和郭嘉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的笑了。不出所料,诸葛亮是带着问题来的,不是投效这么简单。他不甘心从最基层的见习军谋做起,他要先声夺人,为自己争取一个更高的起点。或许他已经把自己与庞统进行对标。庞统是无数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其貌不扬,却能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博得一席之地,刚刚十五六岁就成为军谋处仅次于郭嘉的重要人物。诸葛亮是一个擅长收集信息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庞统。
    一个是卧龙,一个是凤雏,天生注定是对手。只不过现在与历史正相反,庞统先来一步,而且一步到位,他却慢了一步,成了追赶者。
    “那你说说,当初应该如何处理才算妥当?”
    “集财物于官,统一调度,百姓只留半月之粮,以度新年。新年之后,或是从军,或是服役,劳者可温饱,闲者不得食。如此,则民不安逸而官有余力。外可御敌,内可防变。纵使敌骑入境也无法就食,不轨之徒亦不敢轻举妄动。”
    看着诸葛亮侃侃而谈,孙策没有打断他,只是静静地听着。郭嘉让人取来案席,三人就在廊下就座。案几刚刚摆好,袁权等人提着食盒走了过来,取出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摆在准备好的长案上,还没等招呼,军谋们便闻香而动,纷纷围了过来,一边伸手去取,一边向袁权等人致谢。
    袁权和钟夫人一手端着一碗元宵,来到孙策等人面前。袁权打量了诸葛亮一眼,立刻明白了原委,不动声色的给孙策使了一个眼神,会心一笑。
    “先吃吧,青色的是蔬菜,红色的是赤豆,白色的是猪脂,小心烫。”
    诸葛亮连忙避席施礼。“多谢夫人。”
    “听说你姊姊也来了,什么时候有空来工坊来见见。工坊缺人手,如果她们愿意来帮忙,我欢迎之至。”
    “一定,一定。”
    袁权点点头,和钟夫人一起退了下去。孙策端起碗,又示意诸葛亮先吃。诸葛亮也不客气,端起碗,用袖子挡着脸,小口小口的吃起来。孙策和郭嘉一边吃一边闲聊,没有聊什么军政,说的全是闲事,哪个军谋昨天两口子吵架啦,哪家最近有喜事啦,哪家酒坊又出了什么新品啦,诸如此类。
    但他们谈得最多的还是窗琉璃的畅销。袁权在工坊里组织一群琉璃工匠,以升职加薪为条件,换取他们将自己的技术拿出来共享,互相切磋,然后有计划的进行试验,很快造出了第一批窗琉璃。这些窗琉璃离孙策的要求还有很远,一是不够纯净,杂色多,气泡多;二是无法做大的平板,最大只能做到三四寸见方,要保证成品率,只能做二寸上下。不过袁权却非常满意,让人做了一批,先装在水榭的窗户上,又送一些去郡学堂,配着特制的窗棱,大大改善了室内照明,一下子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没几天功夫就接到了一大堆订单,预付的定金就有几十金,足够琉璃作坊扩大再生产。
    窗琉璃不仅仅让人们能够在冬天也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还催生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透过琉璃看窗外景色是扭曲的,而且每一块琉璃的扭曲程度都不一样?据说有几个郡学生已经在收集不同的窗琉璃块,准备系统的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孙策对此乐见其成。对他来说,窗琉璃不仅是一个生财之道,更是开拓读书人眼界的一个窗口。
    诸葛亮虽然一直在安心的吃,但他却听得清楚,等他吃完,放下碗,用湿布巾擦了嘴,净了手,然后静静地坐在一旁,等孙策和郭嘉吃完,这才说道:“将军对《管子》有研究?”
    “研究谈不上,异曲同工吧。”孙策笑道:“你也知道,我家原来是卖瓜的,生意经多少知道一些。”
    诸葛亮有些窘。孙策可以自嘲是卖瓜的出身,他却不能附和,只好装没听见。“管仲的确是大才,他的经国济世堪称良策,齐因之而霸,秦因之而强,桑弘羊用其策,汉武扫六合。将军若有闲暇,可以一览,必能开卷有益。”
    “你觉得我现在这个做得不好?”
    “也不能说不好,只是轻重权衡略有不当而已。”
    孙策微微颌首,看了郭嘉一眼。郭嘉举手示意孙策自己说。一是经济的确不是他的强项,二是这时候应该让诸葛亮看看孙策的底蕴,要不然诸葛亮很难有敬畏之心,也很难安心在孙策身边慢慢历练。孙策心知肚明,命人端走碗,取来茶,做好了摆龙门阵的准备。
    看历史通常有三层境界:一是辨真伪,也就是看哪些事可能是史实,哪些事可能是曲笔,哪些又是后来虚饰;二是识趋势,扩大视野,抛除个人的得失成败,以阶层、集团为单位,诠释历史的变化趋势;三是辨规律,将时间尺度拉长,越过集团、阶层的斗争,看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
    第一层是王侯将相的奋斗史,第二层就必须考虑到地理、文化等因素,第三层的主要内容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社会的影响,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经济。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政治无法脱离经济因素的影响。短期来看,掌握兵权最重要,长期来看,如何控制经济才是关键。
    管子最大的成功就是创建了国家资本主义,这一点后来被法家吸收,不管是商鞅以法治秦,还是汉代的儒表法里,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变形。国家把最赚钱的资源和行业——比如盐铁茶酒烟和金融业、房地产——都抓在手中,以此来掌控整个国家的经济。
    诸葛亮虽然才十四五,但他早熟,又是琅琊人,深受齐文化影响,管仲的思想是他早就接触过的,而且对他影响极深,他后来治蜀用的就是这一套。这一套不能算错,但也算不上完美,后世学者对此论述甚多,孙策本人就看过不少,算是小有研究。来到这个时代,制定政策之前,他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
    “管仲的确是大才,他的经国济世之策也的确是良策,不过并非没有改进的余地。”孙策清了清嗓子,坦然的迎着诸葛亮清澈的目光。“千年之后,当我们成为执政,牧守一方的时候,我们应该法其所法,而不是延用其法。孔明,你说对不对?”
    第1278章 机不可失
    诸葛亮点点头。“这是自然,因循守旧,言必三代,只是腐儒之见,非贤者当为。”
    孙策笑了,伸出手指点点诸葛亮。“小心,这样的话在我面前说说还行,遇到张子布,有你好看。”
    诸葛亮笑笑。“其实就算是儒门也并非一成不变,今日之儒非汉初之儒,汉初之儒亦非先秦之儒,而荀孟之儒亦非孔子之儒。纵是孔子本人,五十岁之学与七十之学也不一样。是故易云,唯易不易。”
    “好,能有这样的见识,便是可共语之人。”孙策拍拍手,赞了一声。
    “后生可畏。”郭嘉也笑着点点头。“我是十五岁才有这样的想法,比你晚了至少两年。”
    “将军过奖,祭酒过奖。”诸葛亮不卑不亢,躬身施礼。
    “那你说说,现在与管仲时都有哪些不同。”
    “不同有很多,封建变成郡县,天下共主变成皇帝,最大的不同却是世卿世禄变成了任官食禄,官吏不再世袭,而是任贤使能,卿大夫没落,士成为官吏的主体,即使寒门子弟也可以有凭军功或者习经入仕。”
    孙策表示同意,却又不满足,追问道:“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自然是好事。世卿世禄,不论贤愚,只问血统家世,难免尸位素餐者众,德才兼备者寡,贫寒子弟纵有伊尹之才,不遇明君也不得其位。且世家各有其利,枝强干弱,是以内乱纷纷,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其最者。众力不齐,外敌不御,故六国为秦所灭。秦用商鞅之法,行耕战之策,非军功不得封侯,是故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六国人才如百川归海,良相名将如繁星争辉,以后者来居上,皆变法之功。”
    “有道理,士由贵族之末变成四民之首,的确影响深远。不过未必见得一定就是好事,如果处理不好,好事也有可能变成坏事。”
    诸葛亮眉心轻蹙,有些不解。“难道人才多了也是坏事?”
    “刚才那元宵好吃吗?”
    诸葛亮不解其意,却还是诚恳地说道:“好吃。袁夫人的手艺名不虚传。”
    “如果让你连吃十碗呢?”
    诸葛亮愕然,随即笑了。“过犹不及,别说十碗,第三碗我就吃不下了。”
    “是的,士亦如此,多了,也会成为坏事。”孙策叹了一口气。“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党人。且不说党人是忠是奸,是为国为民还是祸国殃民,只说一点,若没有三万太学生声援,党人能造出如此声势吗?若不是党人声势浩大,以至于威胁君主,会引发党锢吗?”
    诸葛亮思索片刻,眼神有些黯然。“盛极而衰,诚乃至理名言。将军抑世家而厚百姓,便是为此而发?天下读书人之众何止三万,且将军一意排斥,恐怕也不是长久之计吧。”
    “我排斥读书人了吗?”孙策手里把玩着茶杯,似笑非笑,眼神颇堪玩味的打量着诸葛亮。
    诸葛亮眨眨眼睛,脸皮有些发烫。他说错话了,孙策并没有排斥读书人,他身边就有很多读书人,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有今天。他只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没有表现出明主求贤若渴的姿态。就他本人而言,孙策表示了热情,却没有登门邀请,这与其他人的做派大相径庭。陶谦主徐州,闹出那么大的风波,还不是为了请贤士相辅,只不过张昭、赵昱等人最终还是没给他好脸色。
    孙策咳嗽一声,把话题扯了回来。“读书人已经这么多了,当然不能拒之不理。秦崇法抑儒,儒生望风而逃,孔鲋携礼器而归陈胜,范曾归项梁,归高祖者更是数不胜数,有贤才而不能用,用而不能尽其才,以至有明珠暗投,美玉蒙尘之叹,此执政之过也。”
    诸葛亮沉吟良久。“所以将军使徐公河、严曼才治算学,使黄承彦父女治木学,使袁涣治水?”
    “徐公河治算术,使我军能造出巨型抛石机。黄承彦父女治木学,使我军有利刃巨舰。袁涣治水,使江南卑湿之地变成良田,他们虽然是读书人,却能强军重农,有益于国民,不比一心求官好?士为四民之首,不能与农工商自相隔离,而应该以自己的智慧辅助他们,比起官场,这个用武之地是不是更广阔一些?”
    诸葛亮眼神发亮,频频点头。“将军所言甚是,官职有限,一年也安置不了几千人,若是这么处理,的确是人才越多越好,不会有数十人争一官之困。”他话锋一转,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将军藏富于民,使人人安居乐业,不用为生计操劳,我深表佩服。可是大敌当前,这么做适合吗?”
    “大敌?”孙策哈哈大笑,意味深长的说道:“于我而言,袁绍只不过是一头徒具其形,行将就木的巨兽而已,看起来很吓人,其实已经不堪一击。孔明,你虽然读书多,也游历过一些地方,毕竟身在局外,不知其中端的,被传言所误也很正常。你看看这些军谋,可有人把袁绍当成不可战胜的大敌?对他们来说,袁绍更像一块砺石。嘿嘿,这么完美的砺石可不多见,可遇不可求啊。”
    诸葛亮扭头看了一下屋内捧着碗,吃着汤圆,正在热烈讨论的军谋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却没有他想象中的紧张,看来孙策没说错,在这些军谋的眼睛里,袁绍并非不可战用的大敌,而是一块难得的砺石。四世三公、党人领袖,除袁绍,天下哪有第二个呢。
    他看过不少讲武堂的授课笔记,知道一次真正的战役会有很多兵书上涉及不到的具体内容,非亲身经历难知其妙,而一次真正的大战所能学到的知识也绝不是普通的战役能够相提并论的。
    他今天是借着贺岁的名义来见孙策的,并不是主动投效。本来打算以言辞游说孙策,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孙策开口邀请,授以要职,他就顺水推舟,如果孙策不开口邀请,或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诚意,他也不愿屈就。可这是一次大好的磨炼机会,错过了这一次,以后很长时间内都很难再遇到。
    这可怎么办?
    诸葛亮静静地看着忙碌的军谋们,心里很纠结。
    孙策和郭嘉交换了一个眼神,会心一笑。孙策咳嗽一声:“孔明,庞士元另有任务,我身边缺一个襄助文书的书佐,事情比较杂,可能比较累,不知你愿否屈就?”
    听说是做杂务的书佐,诸葛亮心里非常失望,这个离他的目标太远了,连见习军谋都算不上,可是他又实在舍不得错过这次机会,再加上听到庞统的名字,心里多少有些安慰——据他所知,庞统一开始就是孙策的书佐。犹豫再三,他躬身施礼。
    “愿为将军效劳。”
    第1279章 入职
    当值的军谋们到了换班的时候,不少人收拾东西,出了水榭,叫上自家的娃娃,或是继续玩耍,或是径直回家。接班的军谋们一边放下随身文具,一边去案上取准备好的元宵,同时听交班的军谋介绍情况,秩序一时有些乱,郭嘉起身去安排事情,孙策也张开双臂,伸了个懒腰。
    诸葛亮心情很失落,约定明天来报到,便起身告辞。孙策看出了他的失落,却没有说什么。让诸葛亮做书佐是他的有意之举。诸葛亮期望太高,除非现在就提拔他做郭嘉的副手,否则他是不会满意的。可这是不可能的,不仅不能服众,破坏既定的制度,还会助长诸葛亮的心气。这对他不是什么好事。既然不能让诸葛亮满意,干脆就把他的起点再压低一点,等他凭自己的实力慢慢升迁。
    他才十五岁,没必要这么急,反而是读书人的骄娇二气需要打磨打磨。少年天才嘛,难免有些好高骛远,好好调教就是了。像刘备那样先是压着不用,等自己要挂了又不得不付以重任,就算心术玩得再好也是白给,误人误己。
    诸葛亮下了楼,穿过一楼的大厅,正准备出去。一个信使沿着曲廊快步走来,径直进了楼。诸葛亮一看,下意识地收回脚步,悄无声息的站在大厅一角。他眼尖,一眼看到信使手中的文书有紧急的标志,这是前线传回来的消息。
    不出诸葛亮所料,信使快步走到郭嘉面前,将文书递了过去。正在安排工作的郭嘉接过文书看了一眼,检查了完整性,便命人打开,看了一遍,又递给身边的军谋。郭嘉脸上没什么变化,那军谋却是惊呼一声。
    “这么快?”
    诸葛亮心中一紧,下意识地向前靠了两步。
    郭嘉瞥了他一眼,随即看到了站在一旁的诸葛亮。军谋们都有制服,诸葛亮是一身常服,非常显眼。郭嘉招了招手,把诸葛亮叫到面前。“有紧急情况,你如果没什么急事的话,立刻入职吧,一起听听。”
    “好的。”诸葛亮正中下怀。
    郭嘉叫过一个军谋。“广元,这是新入职的书佐,你带他去领两套制服,安排一下相关事务。”
    那军谋应了一声,招呼上诸葛亮,向走廊尽头的房间走去。诸葛亮快步跟上,客气的拱拱手。“这位兄台,小弟琅琊阳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今年十五,还敢请教兄台大名。”
    军谋惊讶地回头看了诸葛亮一眼,哈哈一笑,热情了几分。“十五?你长得真高,将来一定是个伟丈夫。我姓石名韬,字广元,颍川人,今年整二十。咦,诸葛亮,我好像在哪儿听过这名字。”
    “是吗?”诸葛亮笑笑,露出些许矜持。
    “哦,对了。”石韬一拍脑袋。“我想起来了,太守府的孟公威上次来问过。我说,年前你是不是在平舆城里被一个小姑娘半路上拦过?”
    诸葛亮想起那个锦衣少女,顿时面红耳赤。他也想起来了,那少女的确说过她有个兄长在太守府任职,叫孟建,字公威。石韬见了,忍俊不禁。“行啦,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平舆城的女子就这样,也不是孟家小妹一人如此。”
    两人说了几句闲话,来到房间里,石韬拿了一张表格,让诸葛亮自己填写,自己去取了两套制服。诸葛亮写完,最后一栏有些犹豫,那里该填举荐人的姓名籍贯,他却不知道该填谁。石韬见了,取过表格,让诸葛亮在屋里把衣服换了,自己拿着表格出去了。等诸葛亮换好衣服,石韬进来了,举荐人一栏已经填上了名字,正是孙策本人。
    石韬抖着表格,羡慕溢于言表。“孔明,将军很看重你啊,由他亲自任举荐人的,你是第三人。”
    “还有两人是谁?”
    “郭祭酒,庞祭酒。”
    诸葛亮心中一动,之前的失落顿时散了几分。他也没说什么,跟着石韬出了门,来到大厅。郭嘉将他叫到身边,向其他军谋介绍了一番。军谋们有的知道诸葛亮,有的没听过,都表现得很平静。军谋处经常有新人来,没什么好奇怪的。他们正在听郭嘉说最新收到的情报,刚才石韬来和郭嘉耳语了几句,后来又上楼去了,他们也没注意,并不清楚这件事与诸葛亮有关。
    “行了,情况就是这样,你们商量一下,有结果了就告诉我。”
    郭嘉说完,领着诸葛亮上楼,又和二楼的几个军谋交待了一番。孙策坐在二楼的走廊上,无动于衷,直到郭嘉和诸葛亮走过来,他才转过身,伸手示意他们入座。郭嘉入座,诸葛亮却没有坐。刚才他是客人,现在他是书佐,在孙策和郭嘉面前没有座位。
    “什么情况?”孙策淡淡地说道。
    郭嘉向诸葛亮使了个眼色。诸葛亮打开文书,看了一遍,先吃了一惊。文书很简单,袁绍率大军二十万进入兖州,前锋五千精骑已经到达平丘,预计一天后将到达浚仪附近。
    “怎么了?”孙策问了一句。
    “哦,文书上说袁军前锋到达平丘,一日后将到达浚仪附近。”诸葛亮迅速回忆了一下一楼大厅里挂大墙壁上的地图,估算了一下时程。“按照路程计算,他们现在应该到了浚仪。”
    孙策眼神微缩,捻了捻手指,喃喃说道:“日行百余里,袁绍有点急啊。”
    “无妨,虚张声势罢了。”郭嘉胸有成竹。“这支骑兵轻军突进是为了抢占先机,打我军一个措手不及,并抢占有利地形,以便阻击我军的援军,为围攻浚仪做好准备。不过我们早有准备,短时间内也没有增援的计划,他们这一拳算是打空了。将军,袁绍来势汹汹,势在必得,我们不必跟着他的节奏走。当令沈友部加快行军速度,迅速挺进青州。袁绍这一招乱拳还是有些威胁的。”
    孙策思索片刻。“可行。”
    诸葛亮愣住了,看看郭嘉,又看看孙策,再看看手里的公文。袁绍气势汹汹,前锋已经到了浚仪,孙策不急着派人增援浚仪,却想着抢占青州。这什么战法?
    见诸葛亮发愣,孙策忍不住笑了一声。“孔明,你既然已经入职了,就抓紧时间把最近的公文梳理一遍,争取早点进入状态。你姊弟住在哪儿,派个人去通知一声,免得他们挂念。”
    诸葛亮回过神来,连声答应,转身刚走了两步,忽然恍然大悟。此书佐非彼书佐,在孙策身边任书佐不仅可以接触所有的公文,而且能近距离听孙策与郭嘉等人分析军情,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孙策委任他为书佐,这是对自己期望甚高的表示,自己居然会有失落之感,实在不该。
    诸葛亮转过身,对孙策和郭嘉深施一礼。“多谢将军,多谢祭酒。”


同类推荐: 百无一用的小师妹[NPH]成了偏执世子的白月光[综影视]男神总想艹哭她(H)穿越各种H游戏(TS性转)快穿:恶性迷恋【np万人迷】深情男主也出轨了【快穿】大师姐她重生了(NP)在荒野求生直播跟动物聊天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