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文学
首页重生在好莱坞 第六百四十四章 站在伊朗的角度考虑问题?

第六百四十四章 站在伊朗的角度考虑问题?

    距离飞机本该起飞的时间过去接近半个小时了,客机没有任何要起飞的意思,沉稳哪怕如托尼,双手都下意识的微微抖动了起来,但他仍旧保持着面部的沉稳,不时转头对后面的人微微点头,示意他们保持冷静。
    这种状态持续太久了,如果继续下去,连托尼也不敢保证,那担惊受怕了这么多天的六个人,会不会做出意外的举动。
    但他依然尽力通过各种小动作,鼓舞他们的信心,他保证过要带他们出去,就会竭尽全力,陪他们走到最后,哪怕……
    关键时刻,广播中传来了好消息——飞机只是一点小故障,现在顺利解除,马上就会起飞。
    那六个人长长出了一口气,仰躺在了座椅上,托尼也轻轻出了一口气,却没有任何放松,只要飞机没有离开伊朗,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
    画面转到了机场指挥塔,瑞士的这架航班被安排在了第二位起飞,只需要短短的时间,托尼一行人就会离开这个囚笼般的国度,飞上自由的天空。
    事情永远都不可能顺利,哪怕真实事件很顺利,电影也会让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危险。
    伊朗人拼出了一副图像,正是小罗伯特?唐尼的头像,他们立即发现了这行人的真实身份,用最快的速度冲到了加拿大大使馆,却发现已经人去楼空。
    不但他们的目标不见了,加拿大大使一行人也消失了,留给他们的只有满地的垃圾。
    不用细想,伊斯兰卫队的头目也能猜到他们去了机场,想要打电话的时候,却发现使馆的电话都遭到了破坏,只好四处寻找,在浪费了要命的时间后,终于拨通了驻守机场的伊斯兰卫队的电话。
    机场值班室的士兵,急匆匆冲去报告,那名曾经验证过托尼等人身份的头目懊恼的大发雷霆,手下却告诉他,那班飞机因为故障的原因还没有起飞,他立即打电话想要通知指挥塔,却发现电话打不通。
    伊斯兰卫队分为了两路,一路冲向了指挥塔,另一路冲向了已经进入跑道的客机。
    托尼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他透过机窗向外望去,只能看到宽大的机翼,和向后移动的跑道,除此之外,再也看不到其他……
    嗯……还有机场高高铁围栏外面的碧蓝天空,太阳缓缓爬出了乌云的遮盖,阳光透射下来,光明的一片分外耀眼。
    飞机在移动,即将冲入天空,后面的那六个人屏住了呼吸,盼望已久的自由正在向他们招手。
    画面向着远方拉伸,跑道的全景画面中,伊斯兰卫队的越野吉普在跑道上疯狂奔驰,但汽车的速度哪里追得上飞机起飞时的速度,他们就像是追着太阳奔跑的傻瓜一样,目送波音客机冲上了天空。
    什么?开枪或者来一发rpg?
    电影之前都有交待,这些追随霍梅尼的伊斯兰卫队成员,大都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背景,如果真的摧毁一架属于瑞士,还是载满了国际乘客的飞机,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恐怕联邦政府最希望看到这一幕了。
    “机轮离地了!”
    中央情报局中,众多人都在焦急的等待。
    飞机上,空乘人员的广播终于响起,“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已经离开伊朗领空,现在可以饮用酒精类的饮料了。”
    六个人互相拥抱,脸上全是劫后余生的欣喜,就连一向冷静的托尼,在经历了如此曲折的过程后,也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当中情局的工作人员在庆祝,当李斯特和约翰?伯恩斯狂喜着大喊‘救出了他们’时,被紧张的情节压抑了许久的观众,这时终于爆发了出来。
    受困人员因得救在飞机上喜极而泣的时候,其惊心动魄之后的感染力跨越了银幕和现实的差异,感动了所有的观众。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经久不息,他们的激情也随着电影人物的庆祝发泄的酣畅淋漓。
    影片中的特工不会飞车、没有高明的身手、也不懂得爆炸,看起来就像是个普通人,但就是这样普通的像是自家邻居的角色,就像是路人般的角色,却更有代入感,他们随同托尼?门德兹,经历了一场电影中的电影,经历了一次匪夷所思的营救,经历了一次跌宕起伏又紧张刺激的旅程。
    电影还没有结束,凡是参与了行动的人员,大都给出了不错的交待。
    比如那位伊朗女管家,顺利通过边检站进入伊拉克,逃出了伊朗;比如肯?泰勒,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了他和加拿大政府的头上,他获得了联邦政府的特别嘉奖;比如那六个人,同样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为了不影响到使馆中的人质,中情局只能将这件事密封,托尼?门德兹获得了情报部门最高的‘情报之星’奖励,却连家人都不能通知,还要在颁发后立即交还回去,只有等到事件解密那一天,才能真正拿回自己的荣誉。
    幸好,他只是等了十几年,没有等到死。
    英雄当然要有属于自己的归宿,于是最后他回到了家,亲吻妻子,抱着儿子,仿佛这些才是属于他的一切……
    画面最终定格在了《阿尔戈》的一副插画上,这部拯救电影就此落下了大幕。
    剧院中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虽然电影的结局早在预料之中,营救成功也是他们早就知道的结果,但其中的宕起伏状态和紧张气氛的渲染,通过连续地铺展,不给人放松的机会,一气呵成最终达到高.潮。
    “恭喜你,瑞恩。”
    掌声渐渐稀落,杰拉尔德首选送上了恭贺,接着更多的人围了上来。
    乔治?克鲁尼则成为了全场另一个瞩目的焦点,相当多人围拢在了这位导演界的新人身边,赞美的话同样不少。
    影片之后,还有必不可少的新闻发布会。
    “尽管片子只是还原了一段拯救人质的事件,不过‘重现’正是它的可贵之处。”
    面对记者对电影主题的询问,瑞恩对着话筒侃侃而谈,“因为它如实地反映了那个混乱的时代和一段匪夷所思的中东往事,暴戾疯狂的伊斯兰革命,歇斯底里的伊斯兰卫队,一筹莫展的白宫,以及妙想天开的中情局,还有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好莱坞!”
    其实话说回来,这就是一部典型的美国价值观折射片。
    好莱坞一干电影人的仗义出手,成就了这部‘电影中的电影’,男主角的勇气和责任让其成为救世主般的英雄,其上司的勇于担当在关键时刻让这个‘最好的坏主意’变为成功的现实,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会让人感受到了一股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白宫在关键时刻的决策果断迅速,中情局不像印象中的那样冷冰冰,好莱坞也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功利,电影的时代背景虽然阴暗压抑,却让人心中充满温暖,六个公民的生命原来如此重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算是为老美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当然,这是电影中的内容,至于真实的情况如何,有谁会在乎?
    只要北美观众喜欢,只要美国人肯掏腰包买票,好莱坞就会制作这种符合市场主流口味的电影。
    随后,瑞恩恢复了沉默,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不需要在这种场合出风头,反而是乔治?克鲁尼和一众演员,需要面对媒体宣传自己,增加曝光的机会。
    不过,一个明显有着中东长相的记者的问题,引起了全场的哄笑和无数鄙夷的眼神。
    他问乔治?克鲁尼,“既然是纪实性电影,为什么《阿尔戈》没有考虑伊朗的立场,从相对公允的视角出发来解读伊朗人质事件?”
    这样的问题确实很好笑,无论是乔治?克鲁尼还是其他演职人员,根本就没有想回答的意思。
    瑞恩不禁看了看那个明显是新人,很可能信仰伊斯兰教的记者,他显然忘记现在站的这个地方是北美,是美利坚合众国。
    一部典型的美式主旋律电影,会考虑伊朗人的感受,会站在伊朗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吗?
    别忘了,伊朗核问题一直存在,在美国人眼中,它与**一样,都属于邪恶国家的范畴。
    其实,在好莱坞电影中,中东题材的影片早就形成了固有的机制,作品必须以美国主流社会的审美情趣、鉴赏品味作为唯一机制,必须符合全美语境中特有的‘中东主题’,符合联邦政府与媒体塑造的‘中东形象’,也要符合全美民众心目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好莱坞的人不是傻子,瑞恩更不是,哪怕是脑袋进水,他也不会投资几千万美元,去拍摄一部反映伊朗人站在正确立场的电影,不说这几千万的投资会打了水漂,这样的电影上映后肯定会引发舆论的哗然。
    这样的话本身就很好笑,好莱坞毕竟是美国的好莱坞,它怎么会站在别的国家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即便偶尔有这种情况,掩藏在背后的,仍旧是抹之不去的大美利坚主义。
    至于《阿尔戈》上映后,伊朗国内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对他本人来说,重要吗?
    即便是伊朗政府将他告到海牙国际法庭,瑞恩也不会在乎。


同类推荐: 月见君跹高攀(高干1v1)前方高能(变态杀人魔 强制h)网恋掉马后被哥哥日哭了(高H)你男朋友下面真大(校园 np 高h)淼淼(父女)被我玩弄的家伙是个杀人如麻的疯批热夏(父女,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