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门铃,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把门打开,疑惑地看着他们。
“有什么事儿吗?”他的目光在虎平涛等人身上来回打量。
虎平涛报了老太婆的名字:“有人报警,说是和美华打电话恶意侮辱。和美华住这儿吧?”
中年男子点了下头,没有让开路,小心翼翼地问:“谁报的警?”
虎平涛反问:“你是和美华的什么人?”
“我是她儿子。”中年男人回答。
“请出示一下你的身份证。”虎平涛继续走程序。
证件显示,男子叫蒲存忠。
虎平涛把证件还给他,问:“你母亲在吗?”
“在。”蒲存忠非常谨慎,他仔细看过虎平涛的警官证,这才让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进来。
事情不算复杂,孟丽荣这边也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尽管和美华一直在叫骂,矢口否认,却没什么用。
蒲存忠仔细看过孟丽荣手机里保存的微信记录,脸都黑了。
随后,孟丽荣打开手机录。
听着和美华在电话里那些不堪入耳的辱骂和脏话,蒲存忠整个后背上已是冷汗淋漓,满头黑线。
虎平涛没有理会上了年纪了的和美华。他对蒲存忠严肃地说:“这可不是小事。你看到也听见了,你母亲说的那些话真的很伤人。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辱骂他人是可以构成侮辱罪的。如果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甚至剥夺政治权利。”
和美华在旁边尖声叫嚣:“来抓我嘛!我有心脏病,有高血压,看你们谁敢动我!谁动我一下,下半辈子我就靠他养着。”
虎平涛瞟了她一眼,目光回转到蒲存忠身上,冷冷地说:“撒泼耍赖是没有用的。今天我们过来,就是想通过家属,也就是你,进行双方调解。你最好管住你母亲,如果她再打电话骚扰别人,下次处理就没这么简单了。”
他话里话外夹杂着威胁与质问,蒲存忠听完顿觉松了口气,连忙点头:“好的,好的,我会看住她。我保证,不会再发生类似的情况。”
……
从和美华家里出来,孟丽荣显得忧心忡忡,她问虎平涛:“那个老太婆……她儿子的保证管用吗?”
虎平涛安慰道:“一般来说是管用的。毕竟谁也不想惹麻烦,尤其是家里的老人。我之所以带着你上门解决,就是想着从她家里的年轻人身上着手。你也看见了,她儿子还是很好说话的,容易沟通。”
孟丽荣呼了口气:“希望有用吧!我是真的怕了。”
虎平涛笑道:“以后你还是注意点儿,不要随便什么人都留电话号码。”
孟丽荣对此心有余悸:“肯定的,我再也不会这样做了。”
……
下午,接到报警电话。
正阳街不是一条大街,而是一个地名。据说清朝的时候这里曾是古城墙与外廓之间的夹道。后来地震,城墙倒塌,重建的时候规划就没了城墙。毕竟那时候热兵器已开始普及,在威力强大的火炮面前,再厚的城墙也不堪一击。
从那时候起,“正阳街”就成为了一个在老百姓之间口口相传的地名。
解放后,这一带密密麻麻全是民居。旧城改造分块进行,正阳街被划为四块。但因为资金以及各方面的种种原因,剩下三块的拆迁改造一直没有进行,甚至连最初的规划也被暂时封存。
和平巷位于正阳街以南,是一条穿过城中村,连接这一带的诸多小巷之一。
其实和平巷周边是比较闭塞的。因为附近没有大马路,狭窄的街口车进不来,只能步行。
报警地点位于和平巷六号商铺。虎平涛带着龙旭和崔平走进巷子的时候,远远就看见一群人围在商铺门口,正在激烈地互相指责。
虎平涛一边加快脚步,一边对走在旁边的龙旭低声发牢骚:“我最怕的就是在这种地方处理案子。”
龙旭好奇地边走边问:“因为车子开不进来,必须靠走,所以你觉得麻烦?”
虎平涛摇摇头:“这里是城郊结合部……当然,这是以前的说法,现在城郊结合部已经没有那么明显。可你看看周围的环境,住在这片上的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有附近的城中村居民。怎么说呢……他们的素质不算高,吵起架来各不相让。”
“倒不是说我看不起住在这儿的人,而是他们每次报案都是鸡毛蒜皮大点儿的事情。说白了,互相理解一下就过去了,非得争个脸红脖子粗,甚至有可能升级为拳脚相向,说不定还会搞出人命……唉,你跟着我多跑跑,类似情况多了,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说着,三人走到近前。
虎平涛走进人群,正在争吵的人们顿时哑了下来。神情严肃的警察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谁报的警?”虎平涛开始走程序。
“我,我报的。”一个身材较胖的中年妇女连忙回答。她看上去四十多岁,上身穿一件半透明的黑蕾丝罩衫,下身是一条宽松的居家型安全裤。脚上趿着一双人字拖。穿着打扮看着很清凉,却散发出一股浓烈的汗味。
虎平涛把脸往旁边偏了一些,强忍着来自对方身上那股难闻的呛鼻气味,打开笔录本:“你叫什么名字?请出示一下你的身份证。”
女人拿出证件递给他:“我叫覃雪芬,是这家店的房东。”
说着,她抬手指了一下路边的铺子。
那是一个面积大约二十平米左右的小吃店。门头上挂着一块招牌:大众米线。
说是招牌,其实就是一张薄薄的打印贴膜。任何一个广告店都能做,几十块钱的那种。
虎平涛低头做着记录,头也不抬地问:“说吧,出什么事儿了,为什么吵架?”
覃雪芬等得就是这一刻。她想也不想就抬手指着一个站在对面,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厉声怒骂:“他狗(日)的不讲道理,抢了我的租客。”
中年男人同样很愤怒:“你说话客气点儿,别张口就骂人。刚才我一直忍着,现在警察来了……我警告你,有事说事,姓覃的你要是再这样,老子就对你不客气。”
覃雪芬正准备张口骂回去,却看见虎平涛走上前来,用严肃的目光盯着自己:“人家说的没错。我让你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儿,没让你骂人家。”
覃雪芬心里这口气实在下不去,双脚分开,左手反叉着腰,怒视着对面:“你挨我记着,抢我的租客,你……你不得好死。”
虎平涛懒得跟这种疯癫女人多话,因为实在难以沟通。他转过身,对中年男道:“把你身份证给我看一下。”
男子名叫李寅。他一边拿出身份证,一边认真地说:“警官,我们正没有故意搞事情。”
说着,他抬手指了一下站在旁边的看似夫妻的一男一女,解释:“对面六号铺的米线馆子就是他们开的。上个星期房租到期,他们就退了原来的房子,转租我这边的。”
“这很正常的事儿啊!租客有选择在哪儿租房子的权利是不是?可覃雪芬不乐意了,非得吵上门来,说是我抢了她的客人。”
第五百一五节 小吃店
虎平涛低头记录,良久,抬起头,不置可否地问:“你们就为了这事儿吵架?”
李寅叹了口气:“是非曲折,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警官您还是问问老周家两口子吧!他们一直在这儿租房子开店,都好几年了,有什么问题他们最清楚。”
虎平涛侧身将视线转移到这对夫妇身上,开始询问情况。
丈夫胖乎乎的,很壮实,说话也很爽快:“我叫周反帝,今年五十九,明年就六十了。”
龙旭在旁边听着就乐了:“周反帝?这名字很霸气啊!”
男人满不在乎地说:“家里老人给起的名字,以前很多人都叫这个,反帝反封建嘛,很正常。我们村里还有好几个名字叫“反美”、“反日”的。现在听起来觉得挺别扭,但以前是真的很时兴。”
他随即介绍站在旁边的女人:“这是我老婆,黄萍。”
周反帝转过身,指着正对面的六号铺,对虎平涛认真地说:“我老家在泰兴,起初是跟着几个老乡来到省城,因为这一带房租便宜,就租了个单间,我老婆也跟着一块儿住。”
“我儿子女儿都大了,一个在沿海打工,一个在外省上学,现在俩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各住各的,平时就打个电话联络一下,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聚在一起。”
“我和我老婆没有单位,也没有退休金。刚来省城的时候,我就寻思着得做点儿什么,要不就出去找份工先干着,因为必须得有收入啊!”
“这一带住的人挺多的,大伙儿平时都有吃饭的需求,我以前在老家,跟着亲戚学过做索粉。那东西好吃啊!就我小时候,新鲜索粉刚做出来,用荷叶托着,浇上各种佐料随便拌下就能吃,味道好得很!”
“扯远了……嘿嘿嘿嘿,做索粉是门手艺,可现在都用机器,而且省城这边能买到米线,我们那边管这个叫做“粉”,都是同样的东西。”
“我和我老婆商量了一下,决定开个小米线馆。于是就找到覃老板,租了她家的铺面。”
看着挂着招牌的这家小店,虎平涛皱起眉头道:“不对啊!这哪儿是铺面啊!顶多就是临街的房子,把墙体打通了,朝着街面上开了扇门。”
覃雪芬连忙上前解释:“这个也算是铺面。它毕竟临街啊!”
虎平涛没有继续探讨这个话题。他转向周反帝,问:“你租这间铺面,一个月得花多少钱?”
周反帝竖起三个手指:“每个月三千块。”
“三千?”崔文在旁边惊讶地叫道:“这么贵?”
这里不是大马路,而是一条很普通的巷子。街面宽度不到三米,非常逼仄,左右两边都是村民自建的楼房,窗户之间伸出竹竿,晾晒着衣物。即便是白天,光线仍觉得昏暗。
十几平米,顶多二十平米的房子,竟然要三千块一个月,的确是高了。
这附近的房子,一个单间,月租金也才五百。
周反帝苦笑道:“刚开始的时候,覃老板的要价没这么高。那时候房租每月一千五,我也是尝试着做做看,如果生意好就把小店开下去,如果生意不好就关了,反正就是及时止损。”
旁边,有一个围观者插话:“老周这家小吃店生意还是很不错的。主要是他家米线味道好,料也足。”
另一个人点头附和:“我在他家吃了好几年了,的确很好吃。”
周反帝连忙对他们拱了拱手:“都是老街坊老邻居,谢谢!谢谢!”
他随即对虎平涛道:“我虽然是外地人,可我们那边做粉面与滇省这边的米线是一个道理————必须讲究用料。”
“我是来这儿以后才开始学着做小锅米线。就说这肉吧!我吃过很多店里的米线,有的料少,有的肉帽子全肥,吃在嘴里全是腻味,还有些吃着压根儿感觉不出来那是肉。”
“我自己跟菜市场肉摊订的货,真材实料。不是我吹牛,在这儿开店这么长时间了,我从来不用肉末,都是自己用刀子切,肉块就手指肚大小,加上香菇一起炖,吃起来有嚼劲,无论谁吃了都知道是新鲜的。”
“再就是配方。”周反帝虽是五十多岁的人,心态却很年轻,整个一老顽童,尤其说到这方面的时候,他脸上显出几分得意:“桥香园、建新园、端仕街……省城有名的米线馆子我都去过。过桥米线这块招牌太大了,我没法做,但小锅米线还行。我按照以前老家的饮食习惯,又根据这边客人的要求,自己弄了几个配方。刚开始的时候轮流煮,让大伙尝尝,调整以后选定了最后的方子。”
虎平涛听他说的有趣,不禁笑道:“没看出来啊!你一个外地人,真能把小锅米线做的比我们本地人还好吃?”
周反帝乐呵呵地抬手顺着周围的旁观者指了一圈:“你问问大伙儿,我是不是吹牛?”
众人纷纷点头。
“老周这话还真没乱说。他这店从开起来到现在,我基本上每天都在这里吃早点,还有就是晚上的宵夜。味道真的很不错,人也实在。”
“你这话就说对了,老周主要是人实在。做米线面条的馆子多了,他这小店背街背巷的,要是不走进来谁知道这里有个店啊?有时候我在家里自己做了吃,米线想要味道好,关键在于那碗汤。你看人家老周做的,大骨头,还有老母鸡,基本上两天换一次。你再看看外面那些黑心馆子,汤锅就一根骨头,来来回回至少要煮一个星期。”
“就是,那哪儿是熬汤啊!根本是用骨头装逼。那种玻璃汤怎么能有肉味?说穿了就是骨头洗澡水啊!”
“咱老省城的小锅米线,说起来那在全国都是一绝。煮米线的小锅必须是紫铜打造,一锅就是一碗,不能多也不能少。高汤也很讲究,必须是鸡汤,要不就是筒子骨,还得加上一条鱼。小锅里舀上高汤,加上咸肉、韭菜、酸腌菜……等等,这酸菜也有讲究,必须是弥渡的酸菜。韭菜是夏天的做法,到了冬天就换成豌豆尖,煮的时候必须用猪油,这样一来香味和鲜味才够。”
“还有酱油,必须是拓东酱菜厂的老字号酱油。这样煮出来的小锅米线酸味、鲜味、甜味和辣味都恰到好处。”
“老周虽然是个外地人,可煮米线这手功夫还真行,就连我们家老爷子吃了都得翘大拇指。”
“还有就是老周煮的米线分量很足。他这人实诚,从不偷工减料,东西也卖的便宜。你去外面随便找家小店看看,米线面条,小碗十一块,大碗十二块,有些地方甚至卖到十三块。加帽另算,最少也是五块钱。可老周呢?他这儿的小碗去年还卖着九块,大碗十块钱。今年年初才分别涨到十块和十一块。”
“我每天上班前都会到老周店里吃上一碗,真是舒服啊!”
“你看那外面大马路对面一排的小馆子,生意就是没有老周的好。很多人慕名而来,顺着巷子问着找。吃了一次就要来第二次。平时外面路上停满了车,我经常看见保时捷、奔驰、宝马之类的豪车。呵呵……看来有钱人也喜欢这口。”
听着众人说得有趣,虎平涛笑着问周反帝:“你这生意挺不错啊!等哪天有空了,我来尝尝你的手艺。”
虎警 第434节
同类推荐:
月见君跹、
高攀(高干1v1)、
前方高能(变态杀人魔 强制h)、
网恋掉马后被哥哥日哭了(高H)、
你男朋友下面真大(校园 np 高h)、
淼淼(父女)、
被我玩弄的家伙是个杀人如麻的疯批、
热夏(父女,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