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文学
首页抗日之我为战神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11节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11节

    国产运八中型运输机,与美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研制的大力神运输机,甚至在基本性能上还有差距。最新型号,只比的上人家六七十年代的产品。中国人的航空工业,从建立起的那一天,就被人家远远的甩后边。基础不牢固,追赶的历程分外艰辛。
    在抗联第一个飞机工厂正在建设的时候,杨震就曾经暗中发誓。航空工业以及相对应的发动机制造工业,这顶被喻为人类工业的皇冠他一定要摘下来。就算在第一梯队没有位置,但是也要牢牢占据第二梯队的牛首。
    但这并不是一件单纯的事情,现代化航空工业的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学科的应用。而不是靠那一项命令或是指令,就能够完成的。更多是需要就像眼前这个家伙一样的科学家,通过他们掌握的知识去实现。
    对于这些飞机性能,杨震可谓耳熟能详。谈起航空工业在未来的发展,他这个人恐怕是现在世界上最清楚的。杨震略微考虑一下,还是绝对以自己对航空工业未来走向的判断为话题,打开有些沉默的局面。
    杨震对未来航空发展滔滔不绝的“远见”,将这位本想应付了事的老兄,兴趣彻底的勾了起来。从一开始的只听不说,到与杨震时而共鸣,时而争执。这话匣子一打开,就很难在关上了。两个人从国内航空工业发展现状,到国际航空工业未来发展,气氛越谈越是热烈。
    两个人都认为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除了一些富的吃饱了撑的人之外,在客运上飞机早晚要淘汰慢吞吞的轮船客运。而且飞机的载客量也会越来越大,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航程也会越来越远。最关键的一点,两个人都认为喷气动力,早晚都要取代活塞式发动机。
    尽管这种发动机的原理,才刚刚形成不久。而且这种航空发动机,只有寥寥几个国家在研制。目前也只有英国人,才取得了真正的突破。但是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一旦这种技术成熟。
    从发动机效率,以及功率等所有的方面来看,那么活塞发动机将会从大型飞机,甚至战斗机上被彻底的淘汰。尽管这种喷气发动机对生产技术工艺,以及原材料的要求,要远远的高于目前大量应用的活塞式发动机。
    而且真正成熟到可以供大型客机使用,还需要一段的漫长时间。但这种发动机技术一旦成熟,发展的速度将会是不可想象的。即便从目前已知的材料来看,这种喷气式发动机,无论是在动力还是其他方面,都远远的高于活塞式发动机。
    不过杨震认为在军用运输领域,活塞发动机的淘汰时间,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因为军用运输领域,与客运不一样。喷气式飞机性能虽好,但是对起降场地的要求太高,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完全满足军事需要。
    而且在活塞发动机被淘汰之后,涡轮螺旋桨飞机至少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作为主要接替者。毕竟这些发动机,对起降的场地要求没有喷气式那么的苛刻。这对于战术支援能力,无疑是相当关键的。
    杨震更认为现在还被称之为旋翼机的直升机,这种眼下刚刚开展研究,只拿出了一些用来研究的样机的垂直起降飞行器。会在未来航空发展之中,占据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这种新的航空设备的出现,将会彻底的改变陆军的作战模式。
    同时也将会取代一些短途运输。在国民经济建设上,也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急救、消防上,也都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无法建立机场的复杂地形上,将会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杨震对于旋翼机的评价,不是这位老兄的研究方向,所以他并不可置否。但重点在航空材料研究上的他,对于杨震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未来新型材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现有的铝,作为航材应用的一点却是很赞成。
    而且对于航空材料发展与研制,将会在民用航空市场以及军用飞机的竞争上,起到决定作用的看法,也是相当的赞成。杨震认为的工艺水平与材质研究,将会决定航空发动机性能的看法,更是与他基本处在一个观点上。两个人是越谈越近乎,越谈兴趣越浓。
    当谈到中国国内航空工业现状的时候,这位对重庆方面只想着去买美国人的飞机,而不想建立自己航空工业现状相当不满,感觉到自己有些报国无门的老兄,郁闷的一口将杯中的酒全部干掉。
    看着有些心情低落的他,杨震也没有隐瞒太多。直接告诉他去年和今年从关内来的,那两批各个大学航空和机械专业的学生,除了部分留在东北,建立中国人第一个真正的飞机制造厂,以及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组建航空设计院之外。
    其余的都被送到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以及莫斯科航空学院、鲍曼工程学院、列宁格勒精密机械与光学学院等苏联著名的航空工业学府去留学。学习飞机、机载设备以及发动机的设计制造,航空材质的冶炼和研究。
    而却不仅这些人,要在苏联学习先进的航空科技。就是那些因为工作需要,只能暂时留下参与组建工作,而无法直接去苏联留学的人。在他们的同学或是学长学成归国之后,也同样要去苏联留学。以便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抗联还从这批留学生之中选拔一批精干人员,进入苏联的几个航空设计局,以及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一边学习飞机的设计制造,一边进修专业的课程。这批人之中有的人,在经过一年的苦读之后,已经读完硕士学位。
    在选派大批留学生出国深造的同时,抗联在根据地内仅有的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及新成立的抗联理工大学内,都设立了航空工程系。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之下挤出一笔资金,想办法聘请了一批苏联和美国的专家、教授前来授课。
    而且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制造厂,也已经进入投产。已经以院校为依托,开始一些研究和仿制工作。在眼下战局这么紧张的情况之下,抗联不惜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就是为了早日建成中国人自己强大的航空工业。
    不仅要能仿制别人的产品,还要能自己设计、制造先进的飞机与发动机。中国人不仅要生产和制造出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保证未来的中国不再遭受今天的苦难。还要生产和制造出先进的运输机、大型客机,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机。
    现在生产和制造出自己优秀的活塞发动机,在不远的将来还要生产和制造先进的喷气发动机,以及涡桨发动机。彻底的摆脱中国人无论是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只能依靠进口的局面。打造中国人自己强大的航空工业,让中国人重新站在世界的潮头。
    如果他愿意留下来,可以选择去大学任教,也可以去设计院担任工程师。不过杨震希望他能同时兼任两个职务,带出一批与他一样的学生来,同时为建设中国人自己的航空工业施展自己的抱负。
    在谈话之中,杨震不仅又一次的为政治部的工作失误,而再一次的真诚的道歉。还承诺只要他能留下来,他可以随意选择工作去处。抗联所有涉及到航空工业的方面,对他个人无密可保。
    听到杨震雄心勃勃的计划,这位在重庆受尽了挫折,看到那些国内本就缺乏的航空工程专业毕业生。却因为连实习单位都找不到,只能在毕业之后或是选择考取出国留学,或是只能改专业而无法学以致用,颇有些心灰意冷而打算返回美国的老兄不禁目瞪口呆。
    这么庞大的计划,手中掌握着一国资源的重庆方面都没有考虑过,更没有能够办成。即便办了一个航空工厂,却也是在半死不活的拖着。每年只是拿着大笔的经费,却只能维修一些发动机,或是仿制极少量的落后老式航空发动机。真正的产能,只有一个数字零。
    他们局限在中国一隅的东北,居然真的做了起来不说,还派出了那么大一批的留学生。他算了算杨震口中说出来的从几个大学毕业来东北,被选去苏联继续学习的学生就有三百多人。这足足占了这两年来东北的关内几个大学,涉及到航空专业学生的一半还要多。
    要知道这么一大批的学生在苏联学习,这耗费的资金可谓是相当大。尤其是在苏联也同样处在战争环境之下,所需的费用只能更高。这还只是从关内选拔的,他们自身也派出了大批留学生,去苏联学习与航空有关的专业。
    在加上其他所有建设现代化工业的学生,草草的一算从他们这里派出去的留学生,就足足有七八千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之中。这么大的一笔负担,他们是怎么支撑下来的?
    自己在重庆方面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的那个得意弟子,现在已经在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进修航空发动机设计。同时跟随苏联航空发动机设计大师,克里莫夫学习发动机设计制造。不仅仅是他,他在那个留学苏联的名单之中,还听到了其他不少他曾经熟悉的名字。
    第1816章 标杆作用
    在加上他们从东北选拔去苏联学习本科专业的学生,现在他们足足有近千人在苏联学习飞机设计制造、发动机的研究,以及航空材料的研究与设计。甚至还有几十个人,就在苏联各个航空设计局学习。
    尽管留美出身的他,对于苏联的科技水平,尤其是航空科技水平很是有些不屑一顾。认为抗联选拔留学生出国深造国家的选择上,还是犯了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别说美国的科技实力,是远远的超过苏联的。就连英国的科技实力,也在苏联人之上。
    西方老牌帝国的科技底子和实力,的确不是一些新兴国家能够相比的。别说苏联,就是日本也不如。苏联的航空科技水平,一直就是二流。别的国家飞机都已经大量使用铝了,他们还在使用木制或是钢管蒙布的机体。
    这一点上,完全可以从他们援助给重庆的两种战斗机看出来。从飞机的气动机构,还是材料应用,甚至是工艺与美制飞机都无法相比。普遍都是粗制滥造,甚至给人的感觉是用斧子劈出来的一样。而且日本人的飞机已经开始换代,他们却还在大量使用两种老式飞机。
    既然已经决定拿出这么一大笔的资金,去选派留学生。那么就应该去科技实力更发达一些的西方国家,而不应该去整体科研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苏联。尤其是杨震认为喷气动力,将会是航空动力未来发展方向的情况之下,更应该选择去英国。
    作为一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他对整个世界的航空研究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认为当今世界上,对航空发动机研究最前沿的还是英国。即便是美国与英国人相比,也多少有些逊色。美国在航空材料上占一些优势,但是真正的一些核心技术还是英国人那里比较好。
    比如发动机的涡轮增压技术,英国人几乎是一枝独秀。就连美国人也是借着二战的机会,从英国人手中搞到的类似技术。英国人的梅林发动机,可以说是眼下世界上最优秀的液冷发动机。
    尤其是肯定会作为未来主要航空动力的喷气式发动机的研究上,英国人与德国人都还是比较领先的。尽管德国那里现在是想也不要想了,但是还是应该想办法去英国深造。毕竟英国人的水平,可是比苏联人要强的多。
    而且眼下的苏联人,本身也在大量的引进西方列强的发动机。他们的发动机,基本上西方的仿制产品。因为工艺的原因,其发动机的性能与原厂货相比,还相当幅度的下降。去苏联那里学,学的再多也是落后的技术。
    眼下抗联既然与美英是盟友关系,更应该选择去美英留学。最关键的是,与本土正在进行着一场规模空前大战的苏联相比。美英两国虽然也在参战,但是至少本土还没有陷入战场。去这两个地方,留学生的安全也有保障。
    面对他的不以为然,杨震只能苦笑着告诉他。美英对接受抗联留学生事情上,一直秉承着留一手的态度。抗联已经就选派留学生的问题多次交涉,但美英两国始终不吐口。即便勉强同意接收,也基本上都是与先进的航空、动力等学科无缘。
    抗联只能想办法从关内的各大学之中,以某些方面名义资助一批学生以自费留学,或是学术交流的办法去美英两国学习。国内去年去英国学习航空专业,以及航空动力专业的,就有三分之一是抗联暗中资助的。尽管只有十几个人,但这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
    就是苏联方面也不是无偿为抗联培养这批学生的,也是抗联按照全额支付了所有留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高昂的学费,并给予苏联一定的粮食援助才谈下来的。一个留学生仅仅每年的学费,抗联就要支付四千卢布。生活费用,抗联都要用粮食和煤炭顶账。
    而且在粮食方面,苏联人只要小麦等细粮。玉米和高粱,苏联人是不要的。但对于抗联来说,就算方方面面的压力再大,也得咬牙坚持。中国人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实在已经是欠账太多。
    现在想要弥补,这个代价再大,抗联也得承受下来。这也是中国人追赶世界科技潮流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了,将会付出的代价更加高昂。如果按照重庆方面那种散养式的培养方式,想要弥补这个缺口,将耗费更多的时间。而中国人,也将错过追赶航空工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机会。苏联方面虽然培养体系,虽然有些过于条条框框,专业划分的也过于详细,不太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但却是在短时间之内,加快培养速度的一种手段。
    苏联在涉及到航空工业上,某些方面的确不如美英两国。但是在很多方面,也并不次于西方国家。在一些科技上,还有着自己的独到方面。现在中国人更需要的是稳扎稳打,先夯实基础。
    从这一点上,苏联人划分过细的培养体系,虽说很难培养出全科的人才,但是术有专攻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至少眼下的苏联人,是唯一一个答应大批量的接收抗联留学生的国家。
    美英在航空研发体系上,以及综合技术水平上,的确要好于苏联人。但是他们不会将这些东西,传授给中国人的,更不会传授给抗联的,因为他们不会为自己培养出一个竞争对手。猫教老虎上树的那个寓言,他们比中国人懂得的更多。
    现在对于抗联来说,除了利用现在这个盟友的机会,尽可能的多吸收世界航空技术,想尽办法培养出一批人才之外。更多的就是要自力更生,不要想着依赖任何人。而向他钱学渠这样的人,就是自力更生建设自己航空工业的最重要基石。
    杨震的话音落下,尽管钱学渠已经有些被说的心动,但却是还在犹豫之中,并没有点头立即答应留下来。他是一个学者,但并不表明他真的是一个书呆子。这段时间的遭遇,让他现在还心有余悸。
    看着钱学渠有些犹豫的表情,杨震笑了笑道:“这样,如果钱先生还要坚持返回重庆的话,我也不会强留。不过既然决定要走,就不差这几天的时间。钱先生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有机会见面,聆听钱先生的指导。”
    “这样,还请钱先生在详细的考察一下我们的工厂和学校,给我们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毕竟我们这些当首长的,都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有的事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如果钱先生这样的专业人士,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意见,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
    对于杨震又一次诚恳的邀请,钱学渠犹豫一下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下来。见到这位老兄总算点了头,虽说对去留的问题还没有最终吐口,但是杨震知道只要给自己一定的缓和时间,还是可以将他留下来的。
    在离开航空兵招待所之后,杨震叮嘱方子翼,让他从航空兵政治部抽调出一名副主任,亲自陪同这位钱先生去参观。除了一些高度涉密的方面之外,其余的可以让他随便看,部队也可以让他下。
    他们航空兵不是想要改造b二十五轰炸机吗?完全可以聘用这个家伙作为顾问,用这个名义来将他彻底的拉进来。这个家伙虽说没有吐口留下来,但是已经处在犹豫之中。只要让他的所学能够得以致用,他才会抛弃最后一丝犹豫。
    再三交待完毕方子翼之后,杨震告诫他。对于这些一门心思科技报国的科学家来说,想要留住人,不是靠给他们多么优厚的待遇,更不是靠着给他们多少的金钱。如果图这些东西,他们也不会回国。
    眼下的国内不管那个派系或是方面,即没有能力让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没有能力将他们抱负变为现实的国内了。他们完全可以留在能给他们这些的英美,来继续他们的研究。而且国内给的待遇再好,也不如欧美,尤其是美国人能给的起的。
    要想真正留得住人,就给予他们施展空间的地方。只要种好梧桐树,又何愁吸引不来金凤凰?只要抗联能给他们一个真正施展抱负的舞台,实现他们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梦,那么才是留住人的根本。
    杨震认为这个钱学渠留与不留,并不能只看表面问题。以现在的局面来说,多他一个钱学渠固然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少了他一个人,也还不到工作完全无法开展的地步。但是这个人却可以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用他来吸引更多的留学英美的科技工作者,在现在或是不远的将来回国工作。
    所以对于这个人一定要重视,给予他足够的空间,想办法将他彻底的吸引到工作中来。否则就是留住了人,也留不住心。最关键的是如果能留住他,对抗联人才吸引计划会有相当大的便利。人家看你是不是真心的,要看对待现有科技人员的态度,这就是标杆的作用。
    政治部那位负责审查的副主任那里,他会让政委亲自出面去解决。如果某些人还是换不了脑筋,那么就干脆换人。这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他杨震不怕得罪人。寒了一个人的心不可怕,但是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那才是真正致命的。
    在叮嘱完毕方子翼之后,杨震没有返回航空兵司令部,而是回到抗联总部。与方子翼和黎明的谈话,以及今天发生的问题,给他变相的提了一个醒。自己在有些事情的考虑上,有些过于片面了。
    总认为眼下自顾不暇,尚需要美英大量援助的苏联人,不太可能会提供给自己作战飞机。而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美英身上。但自己也忽略了国内特殊的政治环境,对美英援助飞机性能上的限制。
    眼下得到大批美英制造新式飞机援助,以及国内航空工业东迁完成。各个飞机工厂已经恢复生产的苏联人,也未必完全没有可能向抗联出售新式战斗机。在美英拒绝提供新式飞机的情况之下,自己的确应该做好两手准备,想办法采取交换的方式,从苏联购进一批新式飞机。
    第1817章 补充协议
    而不是将上一个协议之中,双方对航空技术的交流,仅仅限制于向苏联派遣留学人员,去苏联学习依旧工作。苏联人的飞机尽管粗制滥造,战时生产的水平更加的低下。但是基本的作战性能,还是可以满足抗联需要的。
    根据情报部门收集的资料,苏联人眼下虽说从远东地区抽调走了大批的部队,以及地面坦克等装备。但是其远东军区与西伯利亚军区,外加太平洋舰队的航空兵总数,依旧保持在近两千架的水平。
    其中虽说不乏伊十六战斗机,那样性能已经落后,无法在苏德战场上使用的飞机。但也有不少的米格三、拉格三和雅克一等新型战斗机。这些新式战斗机的数量虽说不多,与西线保持的数量不成比例,但是也绝对不在少数。
    苏联人虽说撤走了远东地区大部分的地面部队,投入到西线战场上。但是在航空兵的数量上,并未显著的削减。可见苏联人对日本人的防范之心,并未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与美国人全面开战而削减太多。
    其部署在远东地区航空兵的数量,一直在对北海道、南萨哈林岛以及北千岛群岛方面,日军陆海军航空兵部署数量优势。去年苏联人想法子从抗联手中,将那些sb系列轰炸机和苏二轻型轰炸机要了回去,但是却并未削弱远东地区的这两种飞机的部署力量。
    与其他舰队的水兵被大量抽调上岸作战不同,苏军太平洋舰队始终保持着完整的规模。甚至比承担运输美英援苏物资船队护航的北方舰队,在兵力配备上还要齐整。岸炮和鱼雷艇的数量,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加之中。
    苏联人虽然认为在抗联崛起之后,日军对远东地区带来的地面上威胁,已经下降到一个基本上已经消失的态势。但面对着强大的日本海军,与日本隔着日本海相望,甚至在萨哈林岛与日本人直接接壤的苏联人,对海面上的防备并未有任何的掉以轻心。
    甚至在眼下西线空战相当激烈的情况之下,还用美制p四零战斗机,逐步开始替换太平洋舰队海军航空兵原来装备的伊十六战斗机。并将原来远东军区装备的所有伊十五战斗机,全部退出现役。这些情报都在说明单单从远东地区,苏联人就有能力提供一批战斗机的。
    苏联人虽说黑了一些,也过于自私自利了一些。但是他们的手中,应该还是有一定好东西的。如果能想办法换回一些苏联新式战斗机,未必非得去美英那里低三下四。只是这个时候怎么才能让苏联人吐口,这是最关键的。
    相对于航空兵对苏情报来源的局限性,总部情报部的情报可是比航空兵要详细的多。早在上个月,抗联情报部门就知道苏联人,已经开始全速生产两种新式战斗机。一种型号是拉五战斗机,一种为雅克九战斗机。
    而且在六月份苏联人也获得了一批,性能在眼下p四零战斗机中最好的型号k型和f型,以及开始接收喷火战斗机。眼下手头宽松多的苏联人,将原来获得的p四零战斗机的c、m、n等型号,已经转交给了太平洋舰队航空兵,替换下来该舰队使用的伊十六战斗机。
    从眼下苏联人手中的牌局来看,虽说牌整体看水平一般,但是数量却是很充足。抗联如果想想办法,拿出足以打动苏联人心思的东西,应该可以搞到一些新式飞机,至少部分满足航空兵的需要。
    现在的问题是抗联缺乏交换足够分量的筹码,以促使苏联人答应这次交换。要想在眼下苏联人尚未能彻底挽回苏德战场局面的时候,从苏联人手中搞到自己所需的装备,没有足够的砝码恐怕不会让这头贪婪的北极熊吐口。
    杨震仔细考虑了良久,最终将主意还是打在了美援物资的头上。但美国人的承诺,始终华而不实,却让杨震感觉到手中缺乏好牌。当然如果美国人的援助,完全能够达到他们承诺的标准,杨震现在也就不会这么头疼了,与他最不愿意打交道的苏联人去谈判。
    当初虽然与苏联人在签署谅解协议的时候,相互承诺过技术方面的协作。但苏联人更多的让步,是集中在为抗联培养航空工程设计人员方面。对装备的承诺,却是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无疑更加限制了杨震手中,可以打出去的牌。
    同时现有为苏联人提供粮食数量,已经是抗联在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之下,可提供的最大限度数量了。再多,就要威胁到抗联自身对粮食需求的安全线了。煤炭的供应量,虽说可以增加一部分。但是优质的动力煤,在自身需要也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之下,增加供应也不太可能。
    反复掂量手中的本钱,以及与李延平和郭炳勋紧急商议之后,杨震还是决定从苏联人眼下最需要的坦克方面着手。从未来还不知道数量和质量的美援坦克之中,拿出一定的配额转交给苏联人,并酌情同意加大为苏联方面生产轻武器数量的配额。
    并且苏联人只要能保证提供一批新式作战飞机,抗联可以不再索要苏联人用来顶账的那批英国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但为了保证抗联的装甲部队战斗力,不在近一步的削弱,苏联方面应该保证交付抗联德制坦克的数量。至于其他的问题,等到谈判的时候再说。
    在下定决心之后,杨震与中央以及东北局经过协商,在中央的批准下,快速组建了以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为团长,抗联总政治委员李延平为副团长,再加上航空兵一名副司令、参谋长,以及各军兵种副职组成一个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进行谈判。
    中央则派出了以在苏联治疗的林总,以及从延安选派的副参谋长,作为中方代表主持此次谈判。中央的态度是此次谈判还是以抗联为主,中央派出的代表,主要起到居中协调的作用。所有的事情最终拍板权,由杨震全权负责。
    在与苏联方面经过磋商之后,苏联方面最终同意了这个协议之中的部分要求。可以考虑提供给抗联一批新式苏制战斗机,但也提出今后抗联应该将美援的p三九战斗机,全部转交给更加需要的苏联方面。
    苏联人对这种战斗机,表现出来近似乎变态的喜欢。尤其是对这款战斗机装备的,能够击毁坦克的三十七毫米航炮,可谓是从骨子里面喜欢。这种情况之下,美国人每运输给抗联一架同型号战斗机,苏联人都表示出无法接受的态度。
    如今抗联提出的这个要求,苏联人正好就坡下驴。借着这个机会,用自己那些腿短,同时性能比较单一的战斗机,将这些深受部队欢迎的p三九战斗机搞到手。虽说要付出一些代价,但相对于这些自己急需的飞机来说,这个代价对于苏联人来说还是合算的。
    同时允许苏联方面派出工程师,详细查看美英两国转交给抗联的重型轰炸机,尤其是苏联人窥视已久的b十七与b二十四型轰炸机。如果抗联可以“赠送”给苏联一架样机的话,苏联方面将会提供部分最新式的战斗机。
    至于美制坦克方面,苏联人要求在原有比例的基础上再增加百分之十。不过苏联人表示,对于抗联这部分的缺口,如果德制坦克的战利品无法满足需要,苏联方面可以考虑用英制坦克代替。
    对于苏联人这一系列的要求,虽然没有亲临莫斯科参加此次谈判。但是坐镇哈尔滨被主席授权在谈判之中,始终掌握着最后拍板权的杨震。在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最终选择了部分同意。
    苏联航空专家可以到根据地,秘密考察美制重型轰炸机。抗联方面可以提供所需飞机,供苏联方面详细的研究。但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必须在中国境内进行。而且在对美制重轰炸机进行研究的时候,必须要有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参与。


同类推荐: 百无一用的小师妹[NPH]成了偏执世子的白月光[综影视]男神总想艹哭她(H)穿越各种H游戏(TS性转)快穿:恶性迷恋【np万人迷】深情男主也出轨了【快穿】大师姐她重生了(NP)在荒野求生直播跟动物聊天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