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的美英制造的坦克,全部抽调回东北。以免给与某些方面,制造政治上的借口。而且根据眼下的情报,美国人在四四年开始,向重庆方面提供了大批美制三七反坦克炮。同时加大了对重庆方面作战飞机,以及陆军武器的援助。
仅仅四四年一月到四月,美国就援助给了重庆方面,由加拿大兵工厂根据英制布伦轻机枪改进的七九轻机枪一万余挺。三七反坦克炮三百门,一零五榴弹炮二百门,七五山炮三百门。同时还提供了一批登陆意大利后,缴获的意大利造轻重机枪和山野炮。
美国人给与重庆多少武器装备,杨震倒是很不在意。不过美国人加大了对重庆方面的反坦克武器援助,却让杨震有些不安。眼下中国战场上,日军所有的坦克力量,基本上都在华北战场上。整个华中、华东,甚至河南战区都没有一辆坦克。
这个时候给了重庆这么多的反坦克炮,而且随着时间的进展,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大。这就有些让杨震怀疑,美国人对某些方面的施压只是表面上的。眼下整个战争态势,已经逐渐明朗,杨震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在舆论上搞出什么口舌来。
其实抗联的t三四坦克,与苏联自己制造的坦克在外表上是一样的。但是内在差别,还是相当大的。除了火炮、动力和外形没有改变之外,内部的行走机构以及稳定结构,都根据美制m四坦克,针对t三四坦克的缺点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火炮也加装了m四坦克上的垂直稳定器,光学瞄准系统则采取的是德制四号坦克上使用的。也就是说抗联自己制造的t三四坦克,实际上t三四坦克的外表,内部实际上是美式坦克的标准。
不仅坦克操纵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也大幅度的减缓了t三四坦克,原来远离行驶震动过大,对乘员远距离行军造成的过度疲劳的毛病。火炮的射击精度,与苏制坦克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只不过这种改进型坦克,四三年底才开始量产,到目前产量还不是很大。
不过虽说总产量目前只有三百多辆,但正好可以给留驻华北的坦克部队换装,替换下这些坦克部队之中美英系列的各种坦克。而且杨震也已经决定,等到中央决定让这些坦克部队返回东北的时候,也是撤人不撤装备。
为此,在部队回撤之前。杨震在与老总协商之后,决定由晋察冀军区选派人员,并抽调两个旅的建制部队,跟随留驻的坦克部队进行训练。等到抗联部队撤离的时候,就地接收这些装备。
至于各个步兵师在此次会战之中,因为伤亡出现的兵力缺口补充,中央已经答应由晋察冀、晋冀鲁豫军区共同解决。但很多事情上,在郭炳勋眼下远在东北的情况之下,还是需要杨震亲自处理。
不过在留驻华北的部队总负责人的人选上,杨震考虑良久后,还是没有将最适合人选的陈翰章给留下。而是选择了由陶净非担任司令员,黄玉清担任政治委员,统一负责指挥留驻华北境内的部队。
眼下留驻华北的部队,在华北各个根据地整编完毕之前,主要起到战场威慑作用。至少在四四年的下半年,华北战场大战的爆发性可能不大。留驻华北的部队,更多的是起到训练作用。所以杨震留下了陶净非和黄玉清两个人,负责指挥留驻华北的部队。
至于杜开山,给杨震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将杜开山留在华北。这个好惹是生非的家伙,还是调回东北战场比较好。将他留在华北,不见得会搞出什么事情来。在陈翰章下一步还有重要任务的情况之下,陶净非也就成为最佳的人选。
在安排完毕其余参战部队回撤的序列,以及回撤的路线,并安排由陈翰章统一指挥部队回撤东北工作后。杨震与老总乘坐飞机,直飞延安向中央汇报工作。甚至就连这个时代的北平城,都没有来得及抽出时间去看上一眼。
抵达延安后,杨震才知道这次自己奉命返回延安汇报,不仅仅是就此次会战整个进程向中央汇报,以及研究中央迁往北平的事情。中央这次调自己返回延安原因,远没有杨震想象的那么简单。
而此次返回延安汇报的不单单是他一个人,还有山西战场的副总指挥,华北三大军区的司令员、政委,各个中央局的负责人。由抗联专门派出飞机,从已经被日军放弃的烟台,接回来的山东军区司令员,以及山东的党政军并新四军负责人。就连总指挥与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也在他之前抵达延安。
中央此时电召各大区负责人返回延安,主要是针对此次会战结束之后,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研究并制定今后两年之内工作的整体安排。这次会议涉及到面积,可谓是相当的广,工农商都涉及在内。
尽管杨震除了在军事上涉及到东北的问题之外,其他方面会议上极少发言,甚至在会场上基本上闭口不言,能不列席的尽可能的不去参与。但是每一个方面的会议,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军事上的问题,主席却都点名要他参加。
搞的杨震有些不明白,自己在东北局并不分管这些,为什么这种地方经济建设中央还要自己参加?自己打仗还可以,换到什么工业建设,还有什么农业政策制定,自己实在是不是那块料。在东北的时候自己也就动动嘴皮子,真正的工作都是东北局完成的。
摸不清主席意图的杨震,也只能耐着性子参加这些什么工业、农业的会议。不过除了军事问题上的各方面会议上,基本上是只带着耳朵不带嘴。尤其是农业问题的会议,如果不是主要领导参加,半点都不通他甚至到会场上会睡上一觉。
不过在华北工业发展会议中,杨震还是针对华北工业建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尤其是在石景山钢铁厂复产的问题上,杨震坚决反对晋察冀分局提出的以石景山钢铁厂为基础,加上日本人留在宣化以及在唐山新建设的小高炉,建设新的石景山钢铁厂,并尽快的恢复这个铁厂生产的思路。
对石景山钢铁厂的复产上,杨震不是不同意,但杨震反对在北平复产。杨震的意见是将这座钢铁厂原有的美国造二百五十吨高炉,以及日军占领石景山钢铁厂后,从国内运来的三百八十吨高炉,以及十一座小高炉全部迁往宣化。
再加上东北局从美援之中,调配的十座电炉和三座转炉。与四零年日本人在宣化修建,现在已经完成抢修的十五座高炉,以及日本人运到唐山的两座一百五十吨的炼钢高炉。集中到一起建设一个大型的钢铁厂。
就近利用龙烟铁矿优良的铁矿资源,以及山西大同地区出产的优质工业用煤。宣化虽说地处塞外,位置有些偏北。但是在平绥铁路通车之后,宣化的交通条件已经得到根本改善。而且就眼下来说,位于整个华北根据地的大后方。将钢铁厂建设在那里,单单就一个安全性,也不是其他地区可以相比的。
为了说服参加会议的中央以及各大区领导,杨震从政治、军事、原料供应等各方面,阐述了自己认为宣化比北平更适合的原因。杨震还是那句话,除了交通和电力上略占一定的优势之外,北平绝对不适合建设成一个重工业区。
冀东的唐山、河北的宣化,在发展重工业的时候优势都要超过北平。尤其是宣化,无论是从军事角度考虑,还是从资源利用方面考虑,都是距离沿海过近的北平无法相比的。将石景山钢铁厂迁往宣化,远比留下北平继续建设要好的多。
第2091章 该到了收获时刻
最终在杨震的坚决反对之下,中央接受了他的建议。同意将石景山钢铁厂整体搬迁到宣化,并以石景山钢铁厂为基础,加上眼下已经接收的阳泉炼铁厂,日本人在唐山正在建设的钢厂已经运到的设备。
连同日本人运到宣化刚建设完毕,还未来得及使用的十五座小高炉。加上日本人在北平建设的浅香铁工厂、久保田铁工厂、锻造株式会社,其实际控制的中华铁工厂。以及天津三十多家日资和华资小型钢铁厂的所有设备、技术人员,并所有的工人集中到宣化。
由东北局出管理和技术人员,采取大规模会战的办法,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对宣化钢铁厂的设备安装。力争到四五年底这个宣化钢铁厂全面投产,以保证华北根据地建设所需钢铁。
毕竟杨震有句话说的很对,北平距离眼下还在日军手中控制的济南、徐州还是太近了。不要说日军新式的百式轰炸机、一式轰炸机,就是老式的九六、九七式双发轰炸机航程,都可以轻松的从徐州抵达北平。
同时北平距离天津所在的渤海湾,直线距离也一样过近。在眼下日军依旧保持着渤海制海权的情况之下,按照近代中国所有遭受的外敌入侵,几乎百分之九十都来自海上的经验。将这么大的一个钢铁基地,放在北平的确从军事角度上考虑,并不是一件很恰当的事情。
最终几经考虑,中央还是决定将石景山钢铁厂,连同天津被日军占领后,建立的十余家小型炼钢厂。以及日本人运到唐山,还未来及修建钢厂所有的设备,全部整体搬迁到宣化。至于天津的华资钢铁厂,以汉奸的名义强行没收,会在经济上引起一些动荡。
所以中央决定对这些华资钢铁厂,采取赎买的办法。由晋察冀挤出一笔资金,以及山东军区从招远搞到一笔黄金,对这些产量不大,规模也不大的小型钢厂进行收购,并一并全部搬迁的宣化。
天津的钢厂虽说规模都不大,普遍年产量都不超过一万吨,但是却有着完备的轧钢体系。将天津的三十多家小型钢厂,也合并到宣化钢厂去,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也可以为整个宣钢的未来发展和壮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央下决心将天津的钢厂,也全部合并进去,这决心不可谓不大。
同时为了保证这个钢铁厂的用水,中央决定由东北局出资金和技术,在宣化修建一个集发电、灌溉以及供水的中型水库。水利发电设备和技术人员,由东北局负责解决。没办法,中央现在是真的一穷二白。即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也没有那么的技术人员。
既然杨震坚持将这个钢厂放到宣化,那么在辅助工程方面,只能由他们来出了。当年东北拉开工业建设序幕的时候,中央可是将能调动的人员都拨给了他们,现在这些技术人员他们不出谁出?
对于中央的这个决定,杨震与总指挥,还有东北政府主席,三个人对视一眼之后,只能是摇头苦笑。水利发电的设备倒是现成的,东北局手中还是有几部中型水利发电机组的。可这输变电设备,他们上哪儿去找去?要有足够的输变电设备,这些机组东北局早就用上了,还能闲置到现在?
但现在中央已经下达决定了,也只能尽全力了。不过在杨震看来只要有心,办法总是会比困难多。这些东西也并不是太难弄,只要下定决心的话,办法还是应该有的。实在不行,劝说中央可以将水电改为火电。
只是杨震并不清楚,怎么中央会想起搞水电来了?在水利资源并不丰富的宣化地区,搞水电的成本并不是很划算。宣化不仅本地就有煤矿,而且距离大同的直线距离,也不过百余公里。按照资源分布来看,搞火电更恰当一些。
水库是要修的,修建钢铁厂必然要保证充足的水力供应。可在修建水库的同时,想要一并解决钢厂耗能的问题,单从宣化本地的水利资源来看,并不是很恰当的。看来在这个问题上,自己应该找主席或是副主席好好的谈谈。
不过按照杨震的判断,以石景山钢铁厂,不眼下应该说石景山炼铁厂为基础。再加上天津大大小小二十五家钢厂的设备,以及日本人运到唐山的那几部平炉。即便不增加新的设备,等到这个宣化钢铁厂建成之后,产量也可以达到三十至四十万吨。
当然这其中恐怕钢的产量,短时间并不会太多,应该主要还是以铁为主。首先石景山钢铁厂,虽说名义上是钢铁厂,但眼下所有的设备,都还是炼铁设备。即便是日本人在接手,让这座从开始建设,到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已经几十年过去,一炉铁水都没有出的钢铁厂恢复生产,并从国内订购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产能。
但主要的产品还是以炼铁为主,暂时还无法产钢。即便依靠平津唐三地,目前可以炼钢的小高炉,这钢的产量至少在短时间之内还是很有限的。平津地区的小高炉数量不少,但总体的产能却相当有限的。所以在暂时无法增添大型设备的情况之下,钢产量还是有限的。
考虑到北满的富铁矿有限,满足北满目前的钢铁产量已经很勉强,所需铁矿石还有一部分需要从抗联抢占的朝鲜茂山铁矿提供。杨震认为可以将目前已经拆卸完毕的,朝鲜清津炼钢厂部分设备也运到宣化。
只是杨震这么一参合,后世曾经辉煌了几十年的首钢,直接被他搬迁到了宣化,成了十几年后庞大的宣钢集团。倒也不用为了减轻北京环境压力,又是压缩产能、又是整体搬迁的。也有效的减轻了几十年后北京出现的水荒,减轻了河北对北京的供水压力。
而且杨震在钢铁生产上,提出钢铁生产不仅仅满足于粗钢生产。而是提出了兼容并蓄,高低有致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建设钢铁工业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的满足提高粗钢的产量。工业建设可以以钢为纲,但是要采取高低产业齐头并进的办法。
杨震认为在下一步工业建设之中,以华北根据地现有的工业基础来看,步子应该还可以迈的再大一些。在宣钢建设的同时,以唐山现有的工业基础为依托,建立新的钢材生产基地。眼下主要是以军工用钢以及汽车用钢为主,未来要将高等船舶用钢也要列入规划。
原本杨震也是以为,钢厂直接就可以生产出钢材来。但是直到北满的钢铁厂,建设并投入运行之后,他才知道炼钢与扎材完全是两码回事。炼钢厂出来的是粗钢,也就是钢坯。要想扎制成各种可以使用的钢材,还需要各种设备和工艺。
所以杨震提出以华北原有的工业基础,发展设备制造业。相对当年真正是一穷二白,只有一些轻工业的北满来说。华北的工业基础虽说不如南满,但是却比当年的北满要好的多。太原、天津,这两大工业城市,还是有相当不错的工业基础的。
以天津眼下的轻纺、建材、军工、化学、修造船,唐山的机械制造、建材与轻纺工业为基础。在天津和唐山分别建设机械工业制造,建材以及轻纺工业基地。至于所需设备不足的部分,可以由东北提供。
当列席会议的各个根据地党政军负责人,提出开展如此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眼下奇缺的技术人员从那里来的时候。最关键的是在眼下战争时期,搞这么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所需的资金从那里来。
杨震直接提出,所有的技术人员可以由东北局提供。今明两年是留苏学生回国高峰期,完全可以满足眼下华北建设所需。资金的问题可以在想办法,紧一紧裤腰带,应该还是可以挤出一部分启动资金的。
在杨震说出今明两年留苏理工科学生归国数量,以及东北根据地自己培养人才数量的时候,各大根据地的领导被惊的目瞪口呆。他们看着眼前这个最年轻的大区领导,都搞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东北的环境直到四一年,才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可培养一个大学生至少要四年。也就是说他们这之前,就已经有计划、有目标的选派留学生了。在那么战局那么紧张,未来还存在着大量可变化因素的情况之下,他们居然就敢派出那么多的留学生,这手笔不可谓不大。
看着在座的各大区领导人目瞪口呆的表情,杨震笑笑没有多说什么。搬迁一个钢铁厂需要的技术力量,眼下北满根据地还是能拿的出来的。要是这么一点技术力量都拿不出来,也枉费了自己当初下的那么大苦心。
要知道支撑那么多的留学生出去学习,可并不是一件小的负担。苏联人向来都是一码归一码,什么都要算钱的。当年自己种下的因,现在也应该结出果来了。当年勒紧了裤腰带,从牙缝里面挤出资金,选派大批的留学生赴苏留学,现在也该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其实对于此次中央召开的华北工业建设,杨震很清楚真正所需的人才并没有那么多。原因很简单,眼下能建设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地区只有两个。一个是平津并河北石门以北的平汉路沿线,一个太原以北地区以及察哈尔。
至于山东以及新四军控制的两淮、苏北地区,眼下还不可能进行任何的工业建设。这也就决定了此次工业建设会议,能做的并不多。与其说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还不如说制定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蓝图更为恰当。
但在眼下虽说搬迁石景山钢铁厂,建设新的宣化钢铁厂。需要的人才看起来很多,但是那是以各大根据地,原有的工业和工程技术人才奇缺的前提之下。但要是放在全国范围之内,整体上的需求就并不多。
而工业基础较好的平津地区,尤其是天津与唐山两个华北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原来就有一部分人才储备。只要充分的利用好,至少在眼下这个规划之中,所需要额外的人才还是有限的。
第2092章 态度坚决
就算加上自己要求加上的完成并扩大塘沽港的建设,将塘沽港建设成为华北境内对外港口的建议,也用不了太多的人。至少四五年之前,所需的数量还是有限制的。而这两年正是前几批留苏学生,回国的高峰期。满足这个需要,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杨震的意思是现在华北局最重要的是,按照国防、民生兼顾的思路,拿出一个规划来。不能以苏联人那样,一切以军事优先为目的建立重工业,要注意采取以民养军、寓军于民的思路和办法。
虽说眼下还是应该以计划经济为主,但是还是要注意采取军民结合的办法。战时要以军工为主,但是这些工厂不能只生产军工产品。单纯的依靠军事订货,和平时期就很难满足工厂发展的需要。杨震的意思是眼下采取计划经济,但是从长远考虑还是应该以市场为主。
开展工业建设,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一拍脑袋就可以下决心。在轻工业建设上,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见效快的外向型经济,以出口为主要目标的办法。在制定工业发展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最关键的是长远的方案。
在搞工业建设的时候,不能外行领导内行,更不能搞领导意图大于一切。一切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规律。在进行大规模的基建时,要进行严格的财政审计制度和健全现代化的财政制度。
眼下华北根据地的工业基础,在夺取了平津以及冀东后,整个工业基础要远好于当年的北满。而现在已经打下了基础的北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援华北的工业建设。至少建设用钢材以及部分机器设备,东北都可以对华北进行支援。
不过既然眼下还处于战争时期,所以工业建设还是要以军事工业为主。首先至少要部分满足关内各部队,使用的轻武器弹药以及部分重武器弹药。特别是使用量很大的七点九二毫米步机枪弹,以及九毫米的冲锋枪弹,以及制造出合格的手榴弹。
按照眼下整个华北的工业基础来看,除了发射药以及弹壳铜等原材料之外,生产弹药还是有保证的。天津大沽海军修械所,原本这个修造船的工厂,早就已经彻头彻尾的变成陆军的兵工厂。
战前驻扎平津的二十九军,所使用的轻武器以及弹药除了进口的之外,都是这个海军兵工厂生产的。再加上北平的日军华北方面军,所属的具备部分轻武器制造能力的,几个所谓的修械厂。
以这些工厂眼下的基础来看,如果能够再增加一些设备、提高生产水平,部分满足华北部队的需要,还是有相当保证的。杨震建议将这些工厂,进行武器弹药生产的部分集中起来,迁移到有着良好军事工业基础的太原。
但是杨震不建议华北根据地,现在立即自行生产轻武器。在杨震看来,随着战争形势的改变,现在使用的手动步枪,已经注定要被淘汰。在交换的苏军战利品,以及目前缴获的日军轻武器,以及完全足够满足需要,并拥有一定库存情况之下。继续生产这些手动步枪,多少有些浪费。
华北根据地眼下最重要的是培养技术人员,以及提升工人的技术水平,为战后生产新式武器做准备。就像抗联目前使用的自动步枪,班用机枪以及通用机枪。以便给全军大面积换装,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目前华北根据地可以先从翻修由苏联运回来的二手武器,作为自己生产和制造武器的出发点。采取先轻后重的办法,以轻武器的翻新和维修,作为真正起步的原点。尽快的提高自己的生产技术和能力,为今后建设真正的军工厂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杨震也建议,中央应该成了一个统一的部门,负责管理各大区的工业生产。改变过去那种各大区各自为战的局面,以便统一的调动和协调资源。尤其是眼下奇缺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军工原料,也就是说尽可能的集中力量办大事。
不过杨震也提出希望能在河北选择一个地方,建立也一个飞机制造厂,哪怕是能先建立一个飞机维修厂也好一些。眼下整个华北战场的形势,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抗联航空兵调进关内的作战飞机,需要大量的维修与保养。
而且在今后的华北战场,航空兵的投入也将会是大量的。不能所有的飞机出现地勤人员无法维修的问题时,就调回东北抢修。这不仅会增大东北的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到作战飞机的出勤率。
华北方面可以考虑,先从维修飞机开始,到最终建设一个飞机制造厂。还有其他的重武器,在这方面也应该是一样的。先从维修着手,加大培养熟练工人的力度。然后到逐步过渡到自行生产。
在这次华北工业会议上,杨震的这番想法得到了副主席,以及几位老总的支持。而此刻担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的那位党内经济学家,也很赞同杨震依托华北现有的工业基础,先解决关内部队使用轻武器弹药的想法。
这位主管东北经济的党内经济专家,很清楚眼下东北工业眼下的产能,已经使用到了极致。持续战争所需的巨大弹药消耗,多少有些压的东北各个兵工厂有些喘不过气来。一切工作围绕战争,在眼下这个时期无可厚非。
但现在整个北满工业基础,远还没有达到足够力量的情况之下。全军巨大弹药的需求,真的有些压的北满喘不过气来。尽管用粮食和其他物资,从苏联人手中交换来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战利品,使得关内部队的轻武器装备暂时不用东北供应。
可交换来的弹药数量,却无法满足需要。华北部队换装后,这火力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弹药的消耗量也远远大于以往。全部依靠东北供应,再加上还要保证抗联作战所需的弹药。让眼下的北满各个兵工厂,实在是有些不堪重荷。
此次会战仅仅各种的迫击炮弹,就消耗了八十余万发。各种口径的山野炮弹,榴弹炮弹,在加上无后坐力炮弹和火箭弹,关内外消耗量达到了上百万发,这还没有算上上千万发轻武器弹药的消耗量。
整个四三年下半年,北满各个兵工厂全力生产的弹药,这一战就消耗了将近八成。如果华北各个根据地,可以自行解决一部分弹药需求。哪怕只是步枪弹和冲锋枪弹以及手榴弹,这将大大的减轻北满的负担。
而且华北至少在部分解决自行解决武器弹药,也并非是没有那个条件。首先原来整个中国关内最大的兵工厂,太原兵工厂在太原失守后未来及撤离的工人和设备,眼下都在自己手中。
再加上实际上已经是兵工厂天津的大沽海军修械所,日本华北派遣军在北平的修械所,以及天津和唐山相对完整的化学工业基础。虽说部分原料还需要依赖外界,但是制造轻武器弹药却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位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直接提出,如果杨震的建议得到通过。东北人民政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为华北调拨一批机器设备,以加强华北的军工生产能力。如果需要技术人员,东北也可以全力配合。同时东北方面可以给华北根据地,增调一千辆卡车,解决华北方面对短途运力需要。
考虑到资金的问题,东北方面可以从四四年的财政预算之中,先挤出一万两黄金支援华北根据地的工业建设。也就是说按照这位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的意思,华北方面建设工业,东北方面要资金给资金,要人力给人力,要设备给设备。
在两个人的一力坚持之下,尽管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最终还是在主席与副主席的支持之下,通过了华北今后两年的工作计划。而且中央也在人员方面,尽最大可能对华北方面给与了支持。
其实此次华北工作会议上,最大的争议不是在工业建设上,下一步究竟该如何走,或是其他方面的事情上。而是对平津敌伪所办高等教育处理,以及对整个华北沦陷区,因为身份特殊唯一北平辅仁大学的处理上。
杨震的想法是以北平各大学南迁的时候留平教授为基础,在伪北京大学的基础上,设立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为整个华北工业建设培养人才。对在伪北京大学任教的教授除了个别人之外,先不予追究汉奸罪。
对伪北京大学的学生,进行甄别之后将为日伪政权效力,充当特务刺探学生情报的学生进行处理之外。其余的学生继续保留学籍,可以继续学习。对原有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资格考试后,承认更换毕业证后承认学籍。
在对于这所伪北京大学究竟是继续保留,还是撤销的争议上,杨震的态度是很坚决的。这所大学可以改名,也可以追究某些罪行严重的某些教授的汉奸罪。但不能一棍子都打死,学校不能撤销,不仅不能撤销而且还要扩大。
至于辅仁大学,杨震的意思是缩小神学院的规模。将文理学院的院系,由教廷拨款支持,改为政府直接拨付经费。将山东军区部队从潍县,日本专门用来关押其占领区内外国侨民的集中营内,解救出来的两千多外籍人士中的高级知识分子,采取聘用制补充进这所大学。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815节
同类推荐:
百无一用的小师妹[NPH]、
成了偏执世子的白月光、
[综影视]男神总想艹哭她(H)、
穿越各种H游戏(TS性转)、
快穿:恶性迷恋【np万人迷】、
深情男主也出轨了【快穿】、
大师姐她重生了(NP)、
在荒野求生直播跟动物聊天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