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文学
首页永恒国度 永恒国度 第426节

永恒国度 第426节

    “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今巳亡怯。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之编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参与。由于不少人是善于把学术和政治结合趁来游说当权者的能手,故在宣王时受上大夫称号之稷下士多达七十六人。稷下学宫的存在,曾为当时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
    可以说,这里就是春秋百家争鸣的源头,发展的原地。各种思想,在学宫中碰撞,最终,产生智慧的火花,让各种学说流传出去,扬名天下。
    只要能在学宫中占据一席之地,那就能在天下占据一席之地。
    当初,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人类智慧,文明的一次大爆发,短短时间内,比的上正常发展数百上千年的积累。真正是璀璨的时代。
    几乎,要想成为诸子百家中的一员,就必须在学宫中开创学派,通过考验。设立各种分院,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孟轲)、淳于髡、邹子(邹衍)、田骈、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接子、季真、涓子(环渊)、彭蒙、尹文子(尹文)、田巴、儿说、鲁连子(鲁仲连)、驺子(驺奭)、荀子(荀况)等。
    这是华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文人学子,最美好的时代。思想最开放的时代。
    这一点,易天行只要想一想,都觉得无比向往。
    “没想到竟然会是稷下学宫,这简直就是一处无法想象的无上圣地。在历史中已经被毁灭,没想到,现在却能直接出现在眼前。这是财富,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
    易天行太清楚,这稷下学宫的价值与地位。
    在华夏无数书生学子眼中,稷下学宫就是无比神圣的所在,地位之高,无法用言语形容,这是圣地,所有人心中的圣地。不容亵渎的圣地。无法替代的精神支柱。这是文化的诞生地。各种学说的温床。
    “根据传说,只要自己的学说,在稷下学宫中得到其他百家的认可,才有资格走出学宫,前往诸国,进行游历。传播自己的学说。正式建立学派。收取弟子。”
    易天行看向学宫遗址的目光顿时变得截然不同。本来只打算带走学宫的学子,现在他连整个学宫遗址都不打算放过,要做,就要将面前的遗址一起打包带走。
    “有了稷下学宫的遗址,我完全可以借此建立起一座不比稷下学宫逊色,甚至要更加强大,底蕴更加深厚的无上学宫。站立在稷下学宫的肩膀上,走的更高,更远。”
    易天行深吸一口气,心中暗自生出一道念头。
    “不知道现在学宫中有多少学子,多少老师。当初的诸子百家,是否还存在于学宫中。”
    易天行快速询问道。
    神色间也带着期盼。
    “学宫中当时降临,就已经十分残破。只有一部分,原先学宫中的老师,学子,都不见踪影。不知道是消失了,还是散落在其他地方。现在学宫中由蔡先生掌管。其他的,都是在万界融合时,直接从各个世界中降临的,有书生,有百姓,有以前的秀才,农夫,大夫医者等等。现在都在学宫中,读圣贤书。”
    这名书生笑着说道:“学宫中之前虽然没有老师,学子,但却留下各种修炼的法门。儒家的儒修法门,医家的医道功法等等,借助这些典籍,大家都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百家学说加入,进而可以修炼他们留在学宫中的功法典籍。正是因为大家都能修炼,所以才有实力抵挡住异族凶兽的侵袭。守护稷下学宫。”
    说到最后,在他的眼中,也流露出一种炽热之色。
    这学宫,就是他们心中的精神支柱。只要一想到这是在守卫稷下学宫,哪怕只是一部分,也让他们胸中有着无穷的斗志。在这过程中,就算是战死,他们也能流传千古。万古流芳。
    读书人最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名啊。
    留名千古,这种诱惑,是谁都无法抗拒的。
    第571章 蔡大儒
    看到面前的书生,易天行脑海中突然浮现出明朝时的那些文臣御史。
    一个个都是拼命跟皇帝对着干,任何一点小事,都可以用死来劝诫。被廷杖时,不仅不害怕,还巴不得被直接打死,只要被打死了,就千古留名了,这样的事情,在明朝,简直就是变成一种风潮,不知道多少大臣前赴后继,拼命往作死的道路上走。
    还作死的无比的哈皮。
    易天行只要想想就觉得奇葩,那是一群奇葩皇帝跟一群奇葩大臣。
    狗屁的流传千古,到现在为止,有几个人记得明朝有谁被廷杖打死过。
    但眼前的不同,这是守卫稷下学宫,这是所有读书人,甚至是人族百姓心目中的一处圣地,为守护圣地而死,虽死也照样可以流芳百世。
    对于这一点,易天行心中是很能理解的。
    “兄台,不知道如今学宫中一共有多少人。”
    易天行开口询问道。
    “大概有不下两三万人,都是之前万界融合时,降临在附近的人族百姓,聚集在学宫中,借助学宫的力量,保护自己的性命。”
    这名书生缓缓说道,眼眸中却露出一丝忧虑之色。
    “竟然有这么多。”易天行听到,心中微微一沉,道:“如今稷下学宫被围困,数万人,仅仅是吃饭问题,就是无比困难,各种物资,一定极为缺乏。大家在这里的生活,恐怕很艰难。”
    人之一生,衣食住行。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饿着肚子,谁都不可能过的舒服。
    “虽然艰难,不过,有农家的高手,精研农家秘术,尽可能的多栽种出粮食。在粮食上,还算可以勉强供应,只是,学宫所在的区域,能栽种的地方并不多,很多时候,吃的粮食,都需要限量供应,据说,在农家有一种强大的独特神通,叫做——揠苗助长!!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让粮食成熟。只是,要修炼成功,实在很难。”
    书生感叹地说道,神色间还露出一丝向往。
    他以前也是外界的书生,来自不同的朝代,是宋朝时期的书生,对于稷下学宫更是有着本能的崇拜,狂热。进入稷下学宫,哪怕是学宫中没有任何原先的学者,老师,只从他们留下的各种典籍,就能领略到,当年稷下学宫最鼎盛时期,诸子百家云集,各种思想,各种学说碰撞时的璀璨。
    每一个学派,都有着独特的能力。
    农家在栽种粮食,种植灵植灵药等上面的天赋,各种独特神通,都是令人不可思议的。
    “看,这里就是由农家子弟耕种的良田,只有十亩田地,已经是所能耕种的最大范围。其他地方,并不适合耕种,也无法继续扩张,十亩良田,在农家子弟的耕种下,虽然每个月都可以收割一次,可获取到的粮食,只能勉强供应。还有一部分需要栽种蔬菜,瓜果。”
    书生带着易天行走进书院,映入眼中的,就是一片金灿灿的稻田,这稻田中,能看到,大量农民打扮的农家子弟正在给稻田锄草,挥手间,在头顶凝聚出一团雨云,点点灵雨飘洒而下。稻田中的稻谷在灵雨的滋润下,变得更加的富有生机,一下子好像变得更加成熟。金灿灿,十分诱人。
    农家神通法术——小云雨术!!
    实则,真正的农家神通是——春风化雨!!
    只是春风化雨,需要开辟出命窍,没有开辟出命窍之前,只能凝聚符箓,以符箓施展出法术。功效虽然无法与真正的命窍神通相比,依旧具有强大的温养之力。能让万物生长。
    “果然有独到之处,这小云雨术可以直接以自身修为真元,凝聚天地元气,化为灵雨。虽然持续时间不长,覆盖的范围不大,却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最好手段之一。”
    易天行看到,心中暗自点点头。
    甚至他们锄地的手法也相当不简单。
    一锄头下去,不是仅仅锄下去那么简单。而是蕴含着一股奇特的力量,让锄头上蕴含力量,将锄头下面的土壤,直接震碎,让土地中的肥力,均匀的融入到每一寸土壤中,而不是一个地方多,一个地方寡。还能清除震死土壤中隐藏的蛇鼠虫蚁。将它们的尸体,一起埋葬在土地下面,变成养料,化为土壤的肥力。
    这种做法,是无声无息的。从外表,不仔细看,几乎是看不出任何的端倪。可见,农家的手段,也非比寻常。
    “小林子,你怎么过来了,这一位是谁,怎么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难道是新来的。”
    正在稻田中耕种的一名老农,抬眼看了过来,看到书生与易天行后,露出和善的笑容,略带一丝奇怪地说道。
    “木老,这一位是刚刚从外面来到我们学宫的,是自己人,不是异族,刚刚进来,所以我带他前去找蔡先生。”这名书生并没有对农民的歧视,反而露出一种尊重之色。
    农家也是百家之一,没有农家,他们这些人,全部都要饿死,谁都别想活下来,这是衣食父母,在学宫中,地位可不低。没有谁会对他们生出不敬。
    “老先生,我姓易,易天行。见过木老先生。”
    易天行也淡笑着对面前的老者点头示意道。
    “好,我叫木森。大家都叫我木老头。这把老骨头上不了战场,打不了架,只能在地里给大家刨点食物。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这木老表现的也极为友善。
    学宫中,似乎并没有什么争夺。
    大家都是五湖四海,甚至是不同世界中汇聚而来,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下去。为了生存,其他的,都可以放在一边。没有人愿意将刀刃对向自己人。
    “对了,说了这么久,还没有跟你介绍,学生姓林,林海。在学宫中,只是一位后学末进。这次易兄前来,以后就都是学宫中的同窗好友。并肩作战的战友。”林海笑着说道。
    “林兄,根据林兄所说,学宫原先的学子老师都已经不见了,在这里主持学宫的,是蔡姓大儒,敢问,不知道是哪一位大儒。”
    易天行生出一丝好奇,张口询问道。
    大儒是不能随便说说而已的,不是自己自封的大儒,而是要得到天下百姓,乃至是文人学士,万千读书人的认可,最终才能称作是大儒。能在学宫中,被人尊称为大儒,已经可以想象,对方绝对是有真才实学,而且,一身德行,必定是德高望重,受人敬仰。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宫中,都让人心悦诚服的尊称一声大儒。
    历史中,蔡姓的大儒不多,但万界融合的情况下,谁都无法完全确定会是谁。
    “是蔡邕蔡大儒。”
    林海用一种敬仰的神色说道。
    “蔡邕?”
    易天行听到,心中的震撼如同潮水般席卷而来。
    蔡邕?老丈人么。
    哪怕是想一想,也感觉到整个心神一阵不敢置信。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
    而且,他还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他一生中,尤其喜欢收集各种珍稀古籍,只要自身没有读过的,都会想方设法的进行收集。一生中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
    当时的书籍,用的可是竹简,每一本古籍,用的竹简都是以车载斗量,能收集到这么多,其工程之大,是不可估量的。让人惊叹。
    不管是哪一方面,蔡邕,都足以当得上是大儒之称。其大儒的身份,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在汉末时期,其地位也是天下间屈指可数的。
    学问自然精深。
    认真算起来,仅仅在当时的学识与地位上,黄承彦都要对蔡邕甘拜下风,逊色一筹。名气地位,都有着一定的差距。
    其品行德行都是为人称道的。
    易天行就知道一个有关蔡邕的故事。
    相传,蔡邕母亲曾经卧病三年,而他不论盛夏严冬、气候变化,都没有解过衣带,七十天没有睡过觉。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一动一静,都遵守礼制。
    一只兔子很驯顺地在他的住宅旁边跳跃,又有木生连理枝,远近的人都觉得奇怪,前来观看的人很多。他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品行好。
    可见,其大儒之名,名至实归。毫无任何折扣。
    “这真的是缘分么。竟然碰到老丈人。同样是一件大喜事。如此一来,凭借自身的身份,要说服他就会更加容易。稷下学宫,已经有大半的把握能彻底掌控在手。”
    易天行深吸一口气,眼角也露出一丝喜色。
    这是意外惊喜。
    第572章 翁婿相见
    有这种女婿与老丈人之间的关系,彼此间的关系,自然是天生就显得要亲近一筹。不要说什么借助亲朋来做文章,这世界上,亲朋的关系,在文人之间,更加看重,血脉之亲,更加的值得信任。这就是内亲与外人之间的区别。再如何大公无私,也会受到影响。


同类推荐: 麝香之梦(NPH)人外组曲(h)女魔王你是魔法学院小透明她独吞絮果(无限,NP)我的师傅每到大限才突破抱走女主前任兽灵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