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文学
首页明末大军阀 第344节

第344节

    王承恩脸色焦急,此时已经大汗淋漓,不断对陈勋和苗绍说着好话,然后对刘衍说道:“鲁国公说句话啊,还是先接旨,其他的事情稍后再议。杂家回去也会向陛下禀明情况,先让军中伤者入城救治,如何?”
    刘衍冷声说道:“那就烦劳公公先将圣旨带回去,等到陛下允许我军将士入城休整,本督再领旨谢罪,如何?”
    王承恩此时几乎快要哭出来了,这是要撕破脸的节奏啊,自己回去如何交差?
    “鲁国公啊,别忘了当初袁崇焕也是在击溃清军之后,要进城休整,可是后来如何?杂家这都是掏心窝子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是鲁国公也要想清楚啊!”
    刘衍自然知道这些,只是这一次,刘衍必须拿出自己的态度。
    如今的大明已经像一棵被蛀虫掏空的参天大树,只剩下自己和麾下的大军将士独立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衍必须一步不退,让朝廷认清局势,如此才能从朝廷那里争到权力和资源,一步一步的走近权力核心,施展自己的抱负!
    此时刘衍冷笑着说道:“公公别忘了,本督可不是袁崇焕,此时可没有当初虎视眈眈的清军,皇太极已经被本督弄死了!”
    王承恩顿时呆住,随即哭丧着脸说道:“那杂家如何向陛下奏禀啊!”
    刘衍说道:“公公就如实说:本督要率军入城休整,希望朝廷派出尽一切力量救治军中伤者,并且为我军补充钱粮消耗,就是这些了,公公要是记下了,那就请回吧!”
    “鲁国公!”
    王承恩还要再劝一劝,却见苗绍直接挡在了王承恩的身前,冷声说道:“公公是自己走,还是末将帮公公走?”
    王承恩脸色惨白的转身出了营帐,随即一股寒风吹在脸上,顿时将浑身上下的汗水冻透,让王承恩倒吸了一口气,差一点就没喘上来。
    待到王承恩出了辕门,坐上马车,在大队的锦衣卫护送下返回北京城的时候,还掀开车帘,看向后面越行越远的亲卫营营垒,苦笑着自言自语道:“这可如何是好,只希望朝中那些东林清流,不要再多事了!”
    与此同时,中军大帐内,荀景云眉头紧锁的对刘衍说道:“督臣,此番朝廷的封赏也算重了,其实督臣刚才可以领旨的,城外的条件虽然苦寒,但是咱们在这里也停不了多久,很快就应该返回山东了,为何还要在这个时候与朝廷闹僵?”
    苗绍与陈勋对视一眼,二人刚才也只是看刘衍的脸色行事,并不明白其中的用意,此时也看向刘衍。
    刘衍说道:“本督接了圣旨,进城一番谢恩后,便要率军返回山东,然后再听从朝中那些东林党人,以及各方昏聩大臣的指挥,率领你们东征西讨。”
    “这样的局面下,咱们打的战斗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战死、伤残的兄弟也越来越多,可是这个天下,却依然继续败坏着,天下的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刘衍看着苗绍、陈勋、荀景云,说道:“这样的局面下,本督看不到天下重归安定的希望!”
    三人的脸色也暗淡了下来。
    刘衍随后一字一顿的说道:“所以,此番我决定留下,不走了!”
    此话一出,苗绍面露喜色,陈勋喜忧参半,而荀景云则惊呼道:“所以督臣故意与朝廷闹僵,就是要拿一个率军留下的借口?此举太过凶险,督臣三思啊!”
    「感谢书友57930677、碧海冰蓝投的月票,东仙在努力码字,好故事正在赶来!」
    第四百九十二章 这还了得!
    冬季的紫禁城中大风呼啸,站在御书房外面的大汉将军不由自主的缩了缩脖子,相比于外面的寒风,御书房内崇祯帝帝的怒吼更让人心寒。
    “刘衍是要举兵逼宫吗?”
    崇祯帝帝愤怒的将上好的青瓷茶盏摔在地上,一声清脆的碎裂声炸开,吓得王承恩连忙跪下磕头。
    “朕还要怎样,他手下主将全都封了总兵、副将,封了那么多伯爵,这份天恩还有谁能获得,刘衍为何还要逼朕!”
    “陛下!”
    王承恩磕头哀求着:“陛下息怒,眼下还是先想办法缓解局势为好,洪阁老那边还等着援兵解围呢,朝廷已经十几天收不到洪阁老的消息了,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崇祯帝帝剧烈的喘息着,怒声说道:“怎么办?难道朕还要请刘衍的大军入城休息!”
    “陛下,不如只让刘衍军中的伤兵进城,这样刘衍也没有了借口……”
    崇祯帝帝咬着牙,说道:“朕岂能朝令夕改?一个兵都不能进城!”
    王承恩又是磕头不止:“陛下,此时不可意气用事,刘衍还是忠于朝廷的,不可与之硬着来啊。”
    “这也算忠心?”
    崇祯帝帝怒极而笑,说道:“立即召集内阁、六部、御史台十三衙门乾清宫议事,朕要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王承恩心中顿时哀嚎起来,说道:“这个时候,陛下不可将此事扩大化,朝中那些清流是会坏事的!”
    “难道朕连你也差遣不动了吗?”
    “仆不敢!”
    一个时辰之后,乾清宫。
    文武百官齐聚,崇祯帝帝随即将刘衍拒接圣旨,并且要求率领大军进城休整的事情通报群臣,顿时引来满朝文武的声讨。
    此时内阁事务由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陈演代管,算是内阁代首辅。
    陈演此人在历史上的风评就很不好,陈演为天启二年进士,先是任翰林院编修,崇祯帝即位后升至翰林院掌院,崇祯帝十三年升至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
    陈演善于勾结内臣,崇祯帝十三年四月从内侍口中暗中得知次日崇祯帝要问的问题,第二天对答如流,崇祯帝大喜,当即升至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从此飞黄腾达,崇祯帝十五年山东平叛有功任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陈演才质平庸且为人刻薄,为官期间大肆排除异己、公报私仇、欺瞒崇祯帝,作为周延儒死后,除洪承畴外崇祯帝的头号宠臣,陈演无所筹划,屡屡犯错。
    在历史上,李自成攻入山西时,崇祯帝及群臣本欲调宁远吴三桂撤守山海关,抵抗李自成.唯独陈演力排众议,导致吴三桂未能成行,之后崇祯帝悔之,急调吴三桂入关,此时大同、宣城已经失陷,作战时机已然失掉了。
    陈演也因此事于十七年二月辞职,群臣欲给陈演论罪,陈演对崇祯帝说,我判断失当,罪当死,崇祯帝怒曰:你死有余辜!轰出大殿.首辅由魏藻德接任.
    次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覆亡,陈演被刘宗敏囚禁,陈演因主动交出四万两白银quot;助饷quot;,被刘宗敏释放.四天后,李自成出京攻打吴三桂,因害怕明朝旧臣趁机在北京作乱,决定杀掉一批明朝旧臣,陈演倾其家产,仅获四天自由便被捉回斩首。
    而此时的陈演虽然并没有被崇祯帝赶走,但是在朝中也没有什么作为,反而在大殿上带着一众东林党人开始对刘衍进行声讨,其中又以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魏藻德最为卖力。
    魏藻德是万历十八年秋中举人,而后便开始进入朝堂,虽然也有所建树,但是其为人迂腐、贪财,在大是大非上往往明哲保身。
    历史上在李自成步步逼近北京的情况下,崇祯急于筹集军饷,命官员捐款“助饷”,魏藻德为保住其家财,率先表示家无余财,反对崇祯征饷,征饷之事未见其成果便草草了事。
    崇祯十七年,在北京城内外交困之时,魏藻德临危受命,成为内阁首辅,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崇祯问他有何对策,一向口若悬河的他选择了闭口不言,崇祯再问,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垂头不答。
    三天后北京陷落,崇祯自缢,明朝覆亡。而魏藻德则是躲在家里静静的等待着未来的日子,这个尚未到不惑之年的年轻首辅相信他还有还长的路走,凭借他的才高八斗,口若悬河,李自成的大顺朝一定会爱惜他不世出的才能,东山再起,出将入相。
    可惜李自成根本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大顺军入城后,大将刘宗敏即刻抓捕魏藻德等重臣入狱,要求只有一个,跟崇祯当时的要求一样,捐款助饷。
    魏藻德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十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十几万两白银,便继续用刑,魏藻德曾在狱中呼喊,之前没有为主尽忠报效,有今日,悔之晚矣!
    在经历了五天五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随即被处死。
    此时在大殿上,魏藻德慷慨激昂的大声说道:“刘衍虽然有军功在身,但却是人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刘衍怎可威逼君父,此乃大不敬之罪,应立即派北镇抚司锦衣卫出城,将刘衍缉拿,交三法司议罪!”
    随后几个御史言官也纷纷附和,甚至在他们的口中,刘衍似乎已经成了比李自成和清军更为可怕的威胁,仿佛此番不将刘衍打压下去,大明就要国将不国了。
    陈新甲站在一旁听不下去,反驳道:“我看诸位大人入宫的时候,全都乘坐带有火炉的厚呢暖轿,身上也都穿着华丽的冬衣。可是你们谁在寒冬里穿过冰凉的铁甲?谁在冰天雪地里结阵出战过?刘衍军中数千伤兵此刻就在寒冬野外等待救治、休养,刘衍提出让大军将士进城,虽然态度不对,但是也并不是无理取闹,诸位怎可如此恶语相向!”
    陈演笑着说道:“我等都是朝中重臣、国之干城,本兵将我等与刘衍军中的粗鄙武夫相提并论,是不是有些不恰当了?”
    陈新甲怒声说道:“陈阁老不要忘了,就是那些粗鄙的武夫击败了数十万清军,才让诸位大人能够在这里款款而谈!”
    “哼!当兵吃粮,这是他们应该干的,算不得什么功绩。况且,陛下已经有了恩裳,是刘衍拒不奉旨,怪得了谁?”
    陈新甲看着陈演和魏藻德等人,气得脸色张红,就连旁边的礼部尚书李日轩、左都御史刘宗周听了他们的话,此时也是微微皱眉,显然觉得陈演和魏藻德的话有些极端了。
    不过二人也是东林党人,此时即便心中有些想法,也决不能输阵,便也加入进来,开始对陈新甲发难。
    陈新甲身为兵部尚书,就算与刘衍关系再不好,在那些东林党人的认知里,自己与刘衍也是一党的。所以此时陈新甲只能帮着刘衍说话,帮刘衍就是在帮自己。
    此刻的陈新甲很有舌战群儒的风范,与陈演、魏藻德、李日轩、刘宗周等人大声争吵,大殿之上乱成了一锅粥。
    魏藻德大声叫道:“一个领兵武夫竟然威逼圣上,难道真当我朝中无人?如果陛下答应了刘衍的要求,日后人人效法,这还是大明的朝廷吗?这还了得!”
    陈新甲怒声质问:“现在陛下要的是方略,如何解决眼下困局的方略,不是让你们在这里发泄不满、逮谁骂谁!办法在哪,你们谁能想出让刘衍领旨、撤军的办法?想不出实际办法,只知道乱喷一气的,就不要说话了!”
    随即李日轩和陈演便带着几个御史言官开始围攻陈新甲,声讨其“言语粗鄙、污秽圣听”、“包庇武夫、有辱斯文”,反正所有人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陈新甲进行各种各样的指责,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解决问题。
    甚至魏藻德还大声说道:“陛下,臣认为应立即断绝刘衍部的钱粮供应,命从朝廷抽到将帅之才接管刘衍部新军各营,然后将刘衍就地收押!”
    陈新甲被众人“围攻”,此时已经忙于应付,顾不上魏藻德那边大放厥词,崇祯帝也是沉默不语。
    王承恩此时急得心中像是被千万只蚂蚁啃食,看着魏藻德那大义凛然的样子,恨不得冲上去,用手中的拂尘将魏藻德给勒死。
    “哎呦我的魏大人啊,都什么时候了,就不要说气话了,还是说些实在点的吧!”
    王承恩顾不上内官禁忌了,直接大声“警告”魏藻德。
    可是魏藻德此时却好像圣贤附体了一般,对王承恩的话根本不予理会,继续大声说道:“即便陛下仁厚,不愿意将刘衍拿下,山东总督一职也不能再由刘衍担任,应从朝中另派得力干臣接管山东军政,将刘衍调往别处,让其与部下兵马分离,削减其势力!”
    此话一出,顿时得到了满朝文武的支持,那些东林党人好像打了鸡血一般,纷纷附议。
    陈演更是笑着对陈新甲问道:“本兵以为如何?我等这不也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良言?如此既能消除一个国朝的隐患,又能让刘衍继续为国效力,一举两得,哈哈。”
    陈新甲气得几乎吐血,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调集兵力和钱粮,尽快救援洪承畴部,那可是最后一支忠于朝廷的机动兵力了,决不能有任何闪失。
    至于刘衍这边,应该尽可能的去安抚,然后让刘衍率部与李自成的大军血拼,这样对朝廷来说才是最优选择。
    可是这些东林党人做了什么?正事不干,却总想着对付刘衍,生怕刘衍凭借战功入朝为官,动了东林党人的权柄!
    陈新甲知道跟这些人说不出道理,便看向崇祯帝,想从崇祯帝这边入手,尽快劝崇祯帝安抚刘衍。
    可是当陈新甲看到崇祯帝的表情时,只觉得天塌地陷了:此时崇祯帝脸上露出了欣然的笑容,正在跟魏藻德“眉目交流”。
    紧接着,崇祯帝大手一挥,说道:“暂且退朝,魏爱卿、陈爱卿到御书房等候召见。”
    第四百九十三章 寒心
    朝会之后,陈演和魏藻德便来到了御书房,此时崇祯帝已经换了一身道袍,非常疲惫的坐在了一张黄花梨的圈椅上。王承恩端来了一杯热茶放在崇祯帝手边,然后便站在了后面。
    崇祯帝揉了揉太阳穴,看向陈演和魏藻德,说道:“说说吧,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将刘衍调往别处?又有什么样的人选,可以接替刘衍掌管山东新军和驻防军?”
    陈演和魏藻德对视一眼,二人想不到刚才在朝中的一番争论之言,却被崇祯帝信以为真,现在真的过来询问具体对策了,二人顿时哑口无言,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开口说话。
    崇祯帝正等着二人的办法,一会儿之后崇祯帝便差异的看了过去,问道:“你们刚才在朝堂上不是还振振有词吗,现在怎么一句有用的都没有!”
    魏藻德说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臣与陈阁老也不好独言,是不是再召集群臣商议一下?”
    魏藻德的言外之意,就是自己可不想承担这件事的责任,有事还是朝野大议,大家一起扛。
    陈演更是点头不说话,直接当起了“沉默者”。
    刚才在乾清宫上,崇祯帝听到魏藻德和陈演的话,还觉得与自己的想法颇为契合,认为他们二人一定有不同寻常的见解,既可以平复现在的紧张局面,又可以解决刘衍这个尾大不掉的封疆大吏。
    可是现实却让崇祯帝再次失望了,随即将手边的一摞奏折砸了过去,怒吼道:“滚出去!都是无用之臣,朕养你们何用!”
    魏藻德和陈演狼狈的退出了御书房,随即二人便结伴朝着宫门走去,一路上还在小声说着什么。
    御书房内,崇祯帝双眼赤红的喘着气,心中这股怒火依然没有消散。
    王承恩轻声说道:“皇爷,不如让陈新甲去一趟刘衍军中,或是先将赏赐和抚恤的钱粮送过去,也好给双方一个台阶下?”


同类推荐: 将军的醋坛又翻了门阀之上珠玉缘首部曲:千年之恋和纨绔世子联手后驸马被退婚后黑化了伏魔传折高枝和离后养崽日常